鸿门宴上项伯为什么救刘邦 鸿门宴之后项伯的结局
鸿门宴上项伯为什么救刘邦
为大家介绍鸿门宴之后项伯的结局和鸿门宴上项伯为什么救刘邦的介绍,接下来就是全面介绍。
项伯是项羽的叔父,深受敬重。可鸿门宴时,他不仅通风报信,还用身体为刘邦挡剑。项羽自刎后,他就带着军队,投降了刘邦。
据《史记》记载,投降刘邦后,项伯被封为了射阳侯,赐“刘”姓。
《史记·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射阳,兵初起,与诸侯共击秦,为楚左令尹,汉王与项羽有郄于鸿门,项伯缠解难,以破羽缠尝有功,封射阳侯。
乍一看,项伯的这一番操作,是典型的“两面派”:
一方面,他是侄儿项羽的亲信,地位崇高,深受敬重;
另一方面,他悄悄保护刘邦,给自己留下退路,是个典型的内奸。
但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当然是不可能的。
鸿门宴时,项羽手握40万大军,刘邦仅有10万士兵。此时,项伯帮着侄子杀掉刘邦,他就是未来君王的叔父。
若项伯真是狡诈之辈,完全没必要冒着背叛项羽的风险,去讨好刘邦。
若此事没有内情,在项伯用身体替刘邦挡剑后,项羽也绝不可能继续信任他。
要知道,项羽可不是仁善之辈。
他杀子婴、屠城、坑杀20万秦军,连眼睛都不眨一下;陈平散播范增背叛的消息,他就能把范增赶走。
而项伯,在极力保护刘邦后,仍然是项羽的亲信。
我们不禁要问,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深意?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项伯冒着背叛项羽的风险,去讨好刘邦,还不受惩罚呢?
根据《史记》的记载,项伯帮刘邦脱险,只有两个原因。
第一,为了答谢张良的救命之恩。
据《史记》记载,当项羽得知刘邦进入关中,还打算称王,当场对手下说:“明天犒赏士兵,一举击破刘邦的军队。”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项羽说话时,项伯就在旁边。
他当场想到了自己的救命恩人——张良。
此时,张良是刘邦的亲信,而40万对阵10万,实力悬殊。
项伯担心张良遇险,便连夜骑马到霸上,把消息告诉了张良,并让张良快点逃跑。
张良一听,当即表示:这个时候逃跑,是为不义,我绝不会逃!
然后,张良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刘邦。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以语沛公。
这就是项伯“告密”的始末。
可能项伯也没想要给刘邦通风报信,但他的做法,确实让刘邦有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