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和诸葛亮一定置刘封于死地 刘封被赐死的悲惨结局
刘备和诸葛亮一定置刘封于死地
小编为网友们解答刘封被赐死的悲惨结局和刘备和诸葛亮一定置刘封于死地的生活小经验,接下来就是全面介绍。
诸葛亮劝刘备赐死刘封,可能是他一生中唯一的黑点,但之所以诸葛亮这样做,也是为了刘家江山的缘故。
刘封之死,不在于他是不是要造反,而是在于他可能会造反,也就是说刘封造反这件事,将来可能会发生。
那么,刘封作为刘备的养子,是否和刘禅竞争皇位继承权的资格?对刘禅的皇位到底有无威胁呢?下面我结合史料,给大家分析一下。
刘封的身份是养子,刘禅是庶长子,宗法上刘封低于刘禅
刘封本姓寇,刘备在荆州时相中了他,因为此时刘备已经四十多岁了,还没有儿子,十分担心以后子嗣的问题。刘封当时只有十岁左右,言行很受刘备欣赏,于是刘备将其收为养子。后来刘备入蜀打刘璋的时候,刘封已经20岁了,跟随刘备作战,十分勇猛,甚得刘备喜爱。
在古代,儿子分为好多种,亲生儿子分为嫡子、庶子,非亲生儿子分为义子、养子、继子、嗣子,这里面的 区别很大。
亲生儿子中,嫡子是正妻所生,庶子是小妾所生,嫡子有优先继承权,地位远高于庶子,除非嫡子都死了或者犯了大错,否则庶子很少有机会继承父亲的爵位、财产。
唐高祖李渊有二十多个儿子,可争太子位的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都是嫡子;康熙时九子夺嫡,也是在嫡子胤礽被废之后才全面展开的。
但无论是嫡子还是庶子,在宗法上地位都要高于非亲生儿子。
义子是古代最常见的非亲生儿子,大多数情况下义子和义父之间不存在宗法关系,义子甚至不用改名,而义父对义子也没有抚养的义务,双方更像是一种合作关系,而非亲情关系。
明朝开国功臣蓝玉曾(S-Y)义子数千名,出入乘势渔猎,这后来也成为朱元璋杀他的理由之一。唐初时的军阀杜伏威将手下主要将领都收为义子,使其分领诸军。
大太监魏忠贤不仅有无数义子,还有无数义孙,这些人当然和他也没啥亲情可言。可见,义子认义父多是攀附权势,义父收义子多是为拉拢势力。
比义子亲近一点的是养子。古人在(S-Y)子时,自己不一定没有孩子,有时因为特别喜欢这个孩子,或者可怜这个孩子,都有可能将其收为养子。
养子可以改姓,也可以不改姓,主要看养父的意思。养父对养子有抚养的义务,养子也有照顾养父的义务。
历史上也有不少以养子身份继承皇位的,后周太祖郭威无子,养子柴荣继位,即后周世祖。南宋赵构无生育能力,养子赵眘继位,即宋孝宗。宋仁宗赵祯无子,收濮安懿王赵允让之子赵曙为养子,并立为太子,仁宗死,赵曙继位,是为宋英宗。
《三国志》记载,“先主(刘备)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汉中之战时,刘备曾遣刘封出战,曹操大怒,说道,“卖履舍儿,长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黄须来,令击之。”
这里的假子,乃是养子的意思,因为如果是继子或者嗣子,那就是“真子”了。由此可见,刘封乃是刘备的养子。
比养子更加亲近的是继子,继子一般是男子自己没有儿子,将同族中没有出五服的近亲的孩子过继过来,作为自己的儿子,传承香火。
(S-Y)继子,需要双方父母办理相应的手续,继子也必须改称继父为父亲,改称亲生父亲为大伯或叔叔。从宗法上来说,只要这个孩子过继给别人之后,就不再是原来父母的儿子了。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明朝的嘉靖皇帝,明武宗死后无子,太后和大臣们经过讨论决定立朱厚熜为帝,即嘉靖帝。嘉靖要想当这个皇帝,就必须先过继给武宗的父亲孝宗朱佑樘为继子。
对此,嘉靖十分反感,在当上皇帝之后,他不顾大臣们的反对,追封自己的亲生父亲朱佑杬为帝,为此引发了“大礼议之争”,着实死了不少大臣。
再进一步就是嗣子,嗣子和继子的意思差不多,唯一的要求是必须从亲兄弟的孩子中过继过来,这种称为嗣子。
嗣子过继过来,通常就是唯一的子嗣,具有继承父亲爵位、财产的权利。比如三国时,司马师无子,便将亲弟弟司马昭的儿子司马攸过继为嗣子,后来司马师死后,司马攸便继承了司马师的舞阳侯爵位。
下面再说一下刘禅,刘禅的刘备的长子,生母为甘夫人。
《三国志》记载,“先主甘皇后,沛人也。先主临豫州,住小沛,纳以为妾。先主数丧嫡室,常摄内事。”可见,甘夫人是刘备的妾室。
刘备的正妻有两个,一个是孙权的女生孙夫人,刘备入蜀时回到了娘家,另一个是刘璋的嫂子吴夫人,后来为皇后。这两位都没有给刘备生下儿子,所以刘备是没有嫡子的。
古代继承制度为“立嫡立长”,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刘备在称帝之后马上立长子刘禅为太子,是最符合礼法的做法。
刘封作为养子,地位远低于庶子刘禅,本就没有与刘禅争夺储位的资格,因此他对刘禅被立为太子一事,应该没有太大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