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巴尼亚电影主要是(Z-Z)片 表现二战时抗击法西斯的内容(2)
导读:阿尔巴尼亚电影主要是战争片,在好莱坞统治全球影市的今天,我们熟悉的阿尔巴尼亚电影早已成为博物馆尘封已久的藏品,但拂去这些老电影的灰尘,记忆竟然如此清晰。 自由属于人
阿尔巴尼亚电影主要是战争片
在好莱坞统治全球影市的今天,我们熟悉的阿尔巴尼亚电影早已成为博物馆尘封已久的藏品,但拂去这些老电影的灰尘,记忆竟然如此清晰。
自由属于人民,也属于电影
当《泰坦尼克号》、《狮子王》等经典美国大片转制成3D版在全球掀起浓浓的怀旧气息时,一部分中国人也开始怀念起阿尔巴尼亚电影来。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阿尔巴尼亚电影伴随着一代中国人度过了许多漫长而单调的夜晚。
与当年的辉煌不同,如今的阿尔巴尼亚电影不仅离中国人远去,在电影的世界里,似乎也已被好莱坞的浪潮淹没。
曾出演电影《蜜月》的阿尔巴尼亚女演员叶莲娜·特库嘉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如今该国一年的电影产量也很难超过10部了。
中国引进过的阿尔巴尼亚电影(部分)
(Z-Z)题材(以反法西斯为主):
《山鹰之歌》(1962年译制);
《他们也在战斗》(1962年译制);
《宁死不屈》(1969年译制);
《地下游击队》(1969年译制);
《伏击战》(1970年译制)。
阶级斗争和反特题材:
《特殊任务》(1963年译制);
《我们的土地》(1964年译制);
《最初的年代》(1965年译制);
《广阔的地平线》(1968年译制);
《脚印》(1971译制)。
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题材:
《塔娜》(1959年译制)阿尔巴尼亚首次独立摄制的黑白电影;
《创伤》(1969年译制);
《在平凡的岗位上》(1974年译制);
《山姑娘》(1974年译制,芭蕾舞剧电影);
《石油赞歌》(1976年译制);
《小贝尼》(1976年译制,儿童片)。
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引进了近30部阿尔巴尼亚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