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端午节的故事有哪些 端午节的起源是为了纪念屈原吗(2)
有关端午节的故事有哪些
渔夫笑他开不穿,屈原和他争辩几句。渔夫不予理会,便丢下一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逍遥离去。
如今想想,渔夫能够如此逍遥,是因为他了无牵挂,而身为屈原,一个国家的贵族,一个国家的掌权层,数千万的百姓性命系在身上。怎么能够逍遥离去?
屈原看着这汨罗江波涛汹涌,想到以前百姓安居乐业,如今却哀鸿遍野,战士的尸体无人掩埋,孩子流离失所,无人养育。
顿觉生而无用,他要以死明志,这是最后的一次机会了。只有死,才能坚守自己的忠贞!
于是,写下一篇《怀沙》向楚人做最后的告别: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章画志磨兮,前图未改。
他便决绝地投江!
屈原的大名在整个楚国如雷贯耳,在整个战国也是响当当的君子。他的死,让世人唏嘘。
后人为了怀念他,祭祀他,每年的五月初五便包肉粽,投入江中,希望鱼儿们不要吃诗人的尸体,让诗人顺水而漂流,做一个无拘无束的魂魄吧。
吴王夫差选择在五月初五这天,将忠臣子胥的尸体投入大江
这伍子胥的故事悲壮很多。
去过苏州的人稍微留神大概都知道伍子胥的故事。因为时伍子胥修建了姑苏城。现在那条繁华、古朴的平江路千年来还在慢悠悠延续着苏州人的闲适生活。
其实子胥是楚国人,他父亲是太子太傅。但是太子被人陷害,他父亲也受到连累。于是子胥的父亲和哥哥都被楚平王所杀。
子胥一路波折逃到了吴国,为吴王阖闾重视。吴国与楚国大战,伍子胥攻下都城,打开楚平王的墓,鞭尸为父兄报仇。
吴国在子胥等将才的帮助下,如日中天。公元前496年,阖闾与越王勾践大战,在战乱中被箭射中脚,不治而亡。死前告诉儿子夫差,一定要为自己报仇。
随后的故事相比大家知道,越王勾践美人计派西施去吴国,又卧薪尝胆十年复国。
其实,这些子胥早就看透,他劝谏吴王夫差要把越国斩草除根,谁知夫差听信谗言,放了越王勾践。
伍子胥多次直言劝谏,不想被小人利用,说他又谋逆之心。吴王夫差刺死子胥。
子胥死前长叹:“帮助吴国雄霸天下,帮助夫差登上太子之位,没想他却听信小人谗言。我死后,请家人把我眼睛挖出,挂在东城门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灭掉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