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杀兄弑母是真的历史吗 孔融杀兄弑母历史故事的背景(3)
孔融杀兄弑母是真的历史吗
孔融便以此为题,把曹操比做纣王,讽刺曹操荒淫无道,与儿子曹丕共享一个女人,此事更加剧了曹操对孔融的恨意与杀心。
父母无恩论
孔融作为“建安七子”之首,在文学上是很有造诣,在(Z-Z)上也有远大抱负。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毛病,那就是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面前,不能正确看待,恃才傲物。当心有不平时,总是提一些玄奥的观点,以此来抒发心中的不快,显示自己的地位感。
孔融向来生性洒脱,目空一切,不拘泥于礼教和条例。加之,孔融对于曹操的种种言行极为不满,以及他刚正不阿的性格驱使,提出一些言论,以此讽刺曹操。
孔融提出的“父母无恩论”,意思是说:父母和儿女之间没有恩情,父母和孩子就像器皿和物品,物品取出后就与器皿没了关系。
他甚至还口无遮拦的说:“孩子只是父母欢愉后的一个结果”、“自己有粮食,宁可给陌生人也不会给父母”等言论。
这一说法颠覆了传统认知,违背了伦理道德。如此大逆不道的话,即使是放在当今社会都不能容忍,更何况是在“以孝义治天下”的汉朝。
“弑母杀兄”
曹操正愁抓不住孔融把柄,欣闻孔融的此番言论后,立即给孔融扣了一个大不孝的帽子,诬蔑孔融“弑母杀兄”,并以此为由处死了56岁的孔融,包括小时候吃梨的兄长和母亲在内,全家人都遭受了株连。
可惜孔融一生才思过人,为人正直,却死于曹操之手,死后又被讹传“弑母杀兄”。可叹一代名士落得如此下场,究竟是孔融的错,还是曹操的错呢?
笔者观点
作为一名(Z-Z)家,孔融敢言敢为,批判权贵,捍卫王道,体现出一定的勇气和正义感。他虽生逢乱世,但并未丧失诚信与品格,这一点值得敬佩。
孔融所提出的“父母无恩论”,虽然在当时认为匪夷所思,但却体现出他开明进步的思想。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精神和寻求改革的意愿,体现出文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孔融的遭遇也反映出他所在时代的阴暗面,不幸成为时代背景下专制和暴政的牺牲者。
上述的关于孔融杀兄弑母历史故事的背景、孔融杀兄弑母是真的历史吗的经验小知识,希望看完本文能给您带来一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