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入蜀李白原文及翻译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送友人入蜀李白原文及翻译
相对于大多数人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送友人入蜀李白原文及翻译的知识内容,很不错的经验小知识,建议收藏哦!
李白《送友人入蜀》:我命由我不由天:
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李白对御用文人的生活感到厌倦,常常纵情饮酒,醉酒之后,即使玄宗传呼也不去上朝。他曾在醉酒状态中起草诏书,令高力士脱靴。
凡此种种,为李白招来嫉恨,后被玄宗赐金放还。在这期间,李白送朋友入蜀,写下了《送友人入蜀》一诗,表达了对人生的见解,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听说从长安入蜀的道路,艰险坎坷不容易通行。诗人开篇点题,以蜀王的先祖蚕丛代指蜀地,点出友人的目的地。
诗人自幼生活在蜀地,成年后又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对蜀道的艰险有着切身的体会。于是,诗人告诉朋友蜀道崎岖险阻,路上到处是层峦叠嶂,不容易通行。
与《蜀道难》运用夸张的修辞不同,在这里,诗人只是客观平静地叙述,是临别前对友人的叮嘱,可见两人之间真挚的友谊。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高山在人的眼前突兀而起,云雾弥漫在马头周围翻腾。颔联承接首联,展开写蜀道的崎岖艰险。
诗人告诉朋友,蜀道两旁的山十分高峻雄奇,它们仿佛在人面前突兀而起,即使仰起头极目仰望,也望不见山顶。
并且,蜀道一带山脉绵延,万山环合,云雾弥漫,甚至栈道上也是云雾缭绕,骑在马上,甚至看不清道路。诗人以山的高峻和云雾的缭绕具体写蜀道的艰险,给友人一个直观上的感受。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葱郁的树木笼罩着由秦入川的栈道;一江春水环绕着蜀地的城市。在颈联中,诗人的笔触一转,转而回忆起蜀道和蜀地的风光。
此时,正值盛春时节,万物蓬勃。诗人告诉朋友,在入蜀的栈道上,将会看到葱葱郁郁的林木,将会听到婉转的鸟鸣,将会嗅到怡人的花香;等到了成都,将会看到一江春水环绕着这座天府之国中的都城。
等见到这一切,便会觉得路上的艰辛不值什么。诗人以此宽慰朋友,打消他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