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有了轻生的想法 孩子有轻生念头怎么去挽救(2)
人一旦有了轻生的想法
02 现场干预,重在疏导情绪
一个人站在了楼顶或窗台,情绪激动,我们进行现场干预的时候,第一步并不是寻找原因,而是疏导情绪。
疏导情绪的主要方式是“共情”。夫妻之间的矛盾也往往出在这里:老婆生气了,老公给的是方案,老婆要的是理解。
其实 ,双方都没错。老公想的是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老婆想的是情感的流动与融通。这不是对错问题,这是顺序问题。
先疏通情感,再解决问题,同样适用于自(S)干预。
我们设身处地理解他当时生不如死的痛苦,以诚恳的言语与其交流:“我能感受到你的痛苦,我曾经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我能体会到你现在的感觉,我愿意陪伴你渡过难关”……
避免说教、避免讨论对错、避免过度分析、避免演技浮夸。
在进行沟通的同时,气垫等防护措施就要布置了。当然,楼层较高、气垫作用不大的,也不用布置。
一旦我们的同理心得到了自(S)者的认可,我们就可以进行第二步:明确自(S)者的当下状况。
他是打算跳楼,还是已经服了自(S)的药物;他是假意跳楼还是确实心里想不开……要先问清楚,避免贻误战机或跑偏方向。
我们可以不带感情色彩地直接询问:“你吃了多少片药?是什么药?”、“你身上还带着别的什么暗器吗?”
当然,如果发现自(S)者周边有可以致命的器材,也要及时拿走。
第三步,探明自(S)的原因。在共情和接纳的基础上,我们全神贯注倾听他的遭遇,适时表达一下自己的理解,以积极的面部表情作为回应。
倾听是一门技术,让自(S)者充分表达,本身就是一种情绪释放。
另外,将自(S)拟人化,有助于他重新审视个体与自(S)的关系,进而快速剥离他的自(S)问题。
给自(S)一个拟人化的称呼,就等于把紧贴在他身上的“自(S)标签”扯下、将人抽离出来,让问题变成单独的问题、人变成单独的人。
第四步,表明自己的权威身份。目的不是炫耀,而是让对方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帮他解决问题的。
身份可以虚拟,口气必须有力。
暗示自己可以调动各种资源,除了可以解决他的问题外,还可以帮助他做成别的想做的事,给他以希望和幻想,进而消除自(S)的念头。
第五步,提出替代方案。一方面,以积极的语言,指出他的优点,帮助他找回自信;另一方面,引导其对死亡产生恐惧,对生存产生依恋,对未来产生憧憬。
对自(S)者提出转换身份的模拟,比如说“假如我遇上像你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跟我说?”
也可以直接提出替代方案,“你的问题,我的建议是把那个人叫到我办公室,我们坐下来,看他怎么说!”
第六步,达成共识,放弃自(S)。
绝大多数企图自(S)的人,并不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如果是那样,我们也没有机会去挽救了。
他即使站在了楼顶,内心也是充满了矛盾,身体里有一部分力量想要跳下去,也有一部分力量想要活下去。
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他的那部分要活下去的力量找出来,让它浮出水面,并不断强化它。
除此之外,心理学上还有一个“重要他人”的概念。通过对话,了解这个人,并询问他:“假如那位你尊敬的人,今天也在这里,你猜他会怎么说?”
其实,不用多说,前面五个步骤下来之后,一般都会达成共识、放弃自(S)。
03 后期干预,重在心理修复
把自(S)者从楼顶劝下来,并不是事情的完结。如果没有后续的干预,二次自(S)的可能性很大,而且“成功率”也很高。
一般来讲,尽管“自(S)未遂”,我们依然会源于对“自(S)”的重视,而对自(S)者的诉求也相当重视,各种资源也会倾斜,问题往往会得到解决。
但自(S)者既往的或重新产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会被忽视。我们一般会认为,“问题都解决了,他还能有什么问题!”
其实,他的低自我认同、现实无助感和生活无意义感,可能并没有随着某件事情的解决而消失。
我们的后期依然要进行干预,干预的重点在于心理修复。
我们可以运用认知疗法,改变它的思维模型。心理危机,是危险,也是机遇。我们可以复盘当时的重视场景,让他回忆自己当时的真实想法。
自(S)行为,究竟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还是功能失调性质的临时冲动?如果是临时冲动,那怎么用理性思维来代替自己的“非理性冲动”?
重新归因和打破双标,就是不错的认知干预技术。当然,苏格拉底对话和正念疗法也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其中正念疗法在美国比较流行,得到了大量的神经科学和临床心理方面的实证支持。它讲究的是全然感受生命,清晰、公正、不变形。
我们在练习正念的时候,能够有意识地、精确地觉察到生活中发生的一切,而不是迷迷糊糊、全然无知。
我们可以运用行为疗法,一点一滴去改变他。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影响思想。思想和行为其实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行为契约、放松训练和系统脱敏等方法,来对他进行适当的行为干预。
像放松训练,我们在网上都可以直接下载相关的音乐和口令,在我们空闲的时间进行自我训练,对我们放松肌肉、释放压力有一定的好处。
我们可以运用人本主义疗法,对他进行人格重塑。善于从来访者自身的主观现实角度去出发,而不是从我们咨询师的客观角度去分析。
人本主义疗法中,来访者中心疗法、完形疗法和存在主义疗法都是常用的方法。
来访者中心疗法要求我们,不能把意见强加给对方,要让他自己选择目标和自我价值,我们只要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就可以了。
我们可以运用重要他人效应,强化其自我价值。重要他人是父母,还是同伴,抑或是某个老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这么一个人。
我们可以协助他举行一个仪式或生日趴,让他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来参加。不仅可以现场见证他成长的“宣誓”,而且可以发表对他的忠告。
仪式或庆典,会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记,并赋予重要的意义。这对他的鼓励,不言而喻;这对他的心理认同,不容小觑。
总而言之,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名有自(S)倾向的大学生,尽己所能,采取十二字方针:越早越好、临场疏导、事后治疗。
在前期就介入,形成通报机制,梳理出名单,给予重点关注;在自(S)现场,保持镇静,运用心理技术,疏导他的情绪、改变它的行为;获救之后,利用自(S)的危机,修复他的心理创伤,变“危”为“机”。
上述分享的孩子有轻生念头怎么去挽救跟人一旦有了轻生的想法的全部内容,您了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