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洛的恒河猴实验告诉我们什么结论 说明爱的三个变量(2)
哈洛的恒河猴实验告诉我们什么结论
猴子即使被你伤害,却不会记恨你,只有伤痛记忆,只要感觉到你的存在,就会害怕伤痛再次降临,因而感到紧张。
有专家说,1岁前的婴儿和动物没有什么区别,只有观察,没有思维,只能被动地受外界影响,凭着本能或经验,趋利避害。1—14岁的孩子,开始会有思维。但是,只要受到伤害,只会站在自己立场看对方,想对方,老是想到对方的恶,越想越气,形成一种恨的思想。
04
思想究竟是什么?成年人的思想就跟海洋一样深不可测,跟天空一样高不可量,所以人的思想不可斗量,不能量化。
人的思想有时候为什么会抛锚?
这就跟海洋,有时候会有海啸,海**山,海底地震一样,人的思想也不是风平浪静,也常常暗流涌动,甚至危机四伏。
思想下有人的各种潜意识,比如,创伤性记忆,童年回忆,被压抑的各种想法和本能,这些都会影响人的思想,引起思想波动,甚至会像海啸一样掀起滔天巨浪。
然而,海洋毕竟海洋,海纳百川,宽广无比,即使波涛汹涌,照样从容,海洋生物照样可以维持生活秩序,生机盎然,并没有因为海洋的剧烈波动而灭绝。
人的思想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它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如图(思维导图)所示:
思想和情感不在一个层面。
思想是一个人对事物的总体看法,比如人的三观。
情感则是人对事物的具体感受,比如感激、喜悦、思念、伤害、愤怒、恐惧、焦虑等。
情感容易变动,思想相对保守。思想和情感都是一种认知。
思想具有引导意义,情感则起动力作用,两者相互影响。
05
人的情感,人的记忆,童年创伤,过去的阴影,内在的我,这些潜意识对人的思想究竟会产生多大的影响,我们来分析下。
比如我对某人反感,有不好的看法,就是我们说的经验认知,这种经验认知或看法,会随着人的思维或思想改变而潜移默化,除非人的思维僵化了。
虽然思想可以削弱或制约潜意识的冲动,但现实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有些人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甚至越控制越糟糕。
这种无法自控的行为,属于强迫行为。
像众所周知的“李阳家暴案”,“疯狂英语”大师疯狂家暴的行为所折射的问题,其实就是思想与情感的错误博弈,或者错误地管理了情绪,并不是李阳缺乏理性。
06
有些人总是喜欢从原生家庭去入手,总是把现在的行为归因过去的经历。这是不对的。
过去是过去了的,现在是正在发生的,虽然过去会对当前决策造成一定影响,但最终决定的是当下的思维。
极度愤怒的时候想行凶的想法,都是正常的,害怕也是正常的,某些怪异的行为也是正常的。
愤怒爆发时,就跟海底运动引起海啸一样,对人的思想有巨大的影响。
哈洛为了证明爱和陪伴的作用,特意做了两个假猴母,一个用铁丝做成的母猴,脖子上挂了奶瓶,另一个是用绒毛做成温暖的母猴。
除了饿了要去找铁丝母猴吃奶,幼猴大部分时间都在温暖的但没有奶瓶的母猴身上依偎着。
哈洛自称,这就是爱和陪伴。通过实验,说明只有爱也可以给人类带来温暖。
07
在中国,很多孩子恰恰不缺爱,家庭也不缺温暖。甚至可以说,爱得太猛——溺爱。
老鼠也爱宝宝,你看母鼠把孩子含在嘴里,驮在背上,干嘛去呢?
做贼啊,偷人的食物吃。
幼小的老鼠耳濡目染,鼠辈们只能偷偷摸摸,于是出洞活动时格外小心,稍有风吹草动,就会瑟瑟发抖。
老鼠缺爱吗?不缺,但缺的是光明正大的爱。
毫无疑问,爱是动物的精神食粮,人人需要。但爱的家庭,不一定养出有爱的孩子。
我见过,很多沐浴爱的孩子,成为“妈宝”或“巨婴”。
有着三十多年幼小教学经验的朱利老师说:爱是前提,但怎样去爱,才是关键。
孩子需要温暖如春的母爱,还是需要严厉冷酷的父爱呢?
笔者认为,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环境,选择爱的方式也不同。
现在的孩子,光有母亲,没有父亲,就缺爱。
我自己就是个最好的例子。看到别人有父亲,从我记事起就十分羡慕,哪怕被父亲揍一顿,心里也觉得甜滋滋的。可我一岁丧父,只有温柔体贴的母亲,没有高大伟岸的父亲,让我的童年倍感自卑和孤单。
朱老师的观察印证了我的看法,许多单亲家庭,并不缺母爱,可不少问题孩子就在这样的家庭。
当然,并不是所有单亲家庭的孩子都有心理问题。
08
孟母三迁的故事,妇孺皆知。孟子从小失去父亲,靠母亲纺织维持生计。孟子成为千古圣贤,离不开孟母开明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