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魏国主要故事 魏国主要人物历史故事介绍(3)
三国演义魏国主要故事
魏惠王剧照
(3)魏国衰落的前夕——桂陵之战
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和孙膑救赵。结果,在桂陵被齐军击败。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说,魏国厉害因为魏国有魏武卒,我之所以没写魏武卒,是因为《史记》中没有提到魏武卒的事情。
这次桂陵之败,并不是魏国衰落的开始。《魏世家》并没有过多介绍这次战役,我将《孙子吴起列传》的相关记载介绍如下:
魏国的强盛和衰落离不开一个叫庞涓的人,而庞涓又和孙膑息息相关。所以,这里先说下庞涓和孙膑。
根据《孙子吴起列传》的记载,孙子死后百余年,孙膑出现。孙膑是孙武的后世子孙。孙膑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至于是不是向鬼谷子求学,《史记》可没写。
两人学成后,庞涓到了魏国,成为魏惠王手下的将军,为魏国打了很多胜仗。
但是,庞涓自以为能力比不上同学孙膑,就把孙膑骗到魏国,通卑劣手段以魏法断到孙膑双足并且在孙膑脸上刻上印记,想要让孙膑永远不被任用为将。
孙膑与庞涓剧照
齐国使者到了魏国,孙膑私下以见到了齐国使者,齐国使者认为孙膑是奇人,就偷偷把孙膑带回齐国。孙膑被齐国的将军田忌以客礼相待,安顿下来。
不久之后,有了田忌赛马的故事,这里就不介绍了。
回到魏惠王十八年,魏国攻破赵国的邯郸后,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的国君齐威王想任命孙膑为将,但是,孙膑说:我是刑余之人,不可以。
于是,齐国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师,一起出兵救赵国。
孙膑没法走路,只能坐在车中,在车里出谋划策。田忌向直奔邯郸救援赵国,孙膑说,魏国国都必定空虚,不如出兵攻击魏国大梁,魏国必定回军救援,我们就可以解除赵国邯郸之围。
田忌听从了,齐军攻击魏国大梁的消息传到邯郸前线时,魏军回军救援,结果在桂陵被以逸待劳的齐军击败。
这次战斗,并没有让魏国损失太多,魏国并没有因此衰落。
到了魏惠王十九年,也就是桂陵之战的第二年,诸侯联合起来围困了魏国的襄陵。魏国开始修筑长城,坚强固阳的城防。
上面提到的齐魏桂陵之战后,魏国依然占据着赵国的邯郸,两年后,也就是魏惠王二十年,魏国才把邯郸还给赵国,还和赵国在漳河边上会盟。
(4)魏国衰落的起点——马陵之战
到了魏惠王三十年,也就是齐魏桂陵之战十三年后,发生了马陵之战。但是对于马陵之战起因的记载却不尽相同。
《魏世家》写道:三十年,魏伐赵,赵告急于齐。齐宣王用孙膑的计策,救赵击魏,魏然后大举兴兵攻齐。
《孙子吴起列传》却写道:(桂陵之战)后十三年,魏与赵攻韩,韩国告急于齐。齐派田忌为将救援韩国。
不管起因到底如何,我们往下看经过。
首先,甲方魏国这边:太子申和庞涓率领大军出征,路过外黄的时候,外黄有个叫徐子谓的人对太子申说:我有百战百胜之策。太子申说:愿闻其详。
徐子谓说:太子亲自带兵攻击齐国,即使获胜最富也不过拥有魏国,地位再显贵也不过魏王,但是如果魏军不能取胜,您的处境就难堪了啊。
太子申说:我马上撤兵回国。徐子谓说:现在撤军已经不可能了,那些劝太子出战,并想从中得利的人太多了。即使现在撤兵,恐怕做不到了。
太子因此更想撤军,但是太子的车夫说:将军带兵出征,刚出来就回去,跟打了败仗没啥区别。
太子申最终率军出发了。
然后,乙方齐国这边:
齐国依然派田忌和孙膑出征,齐军还是直接奔袭魏国都城大梁,庞涓听说后,撤掉包围韩国的军队,回军救援,但是,这时,齐军已把魏军抛在了身后。
孙膑分析魏军特点说:三晋之兵向来悍勇,轻视齐军(因为当初晋国经常欺负齐国),齐军假装胆怯,魏军正好在我们身后,我们采用减少做饭用的灶的数量的方法,迷惑魏军,造成齐军胆怯每天都有士兵逃亡的假象。
庞涓回军救援老家大梁的路上发现了齐军做饭留下的痕迹,而且从灶数量判断,齐军每天都在减少。向来瞧不起齐军的魏军都以为齐军胆怯。
庞涓说:我就知道齐军胆怯,进入我们魏国才三天,士兵逃亡已经过半了。庞涓放弃了步兵,率领轻锐快速追赶齐军。
孙膑预判了庞涓的行程,认为庞涓在傍晚时就会到达马陵。孙膑已经把伏击地点选在了马陵,因为马陵道路狭窄,旁边多狭隘,埋伏军队不容易被发现。
孙膑让士兵把一棵树的树皮剥掉,在树身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下。
傍晚时,庞涓率领轻锐赶到,天快黑了,光(X-F)暗,但是没有树皮的树格外显眼,隐隐约约能看见上面有字,为了看清楚,庞涓让人点起火来,火取好了,看到树上的字时却懵逼了。
庞涓还没有读完,齐军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不断有士兵被射死。庞涓知道必死,拔剑自刎,死前说:遂成竖子之名!
齐军歼灭掉庞涓的轻锐之后,马上乘胜攻击太子申率领的大部队,大败魏军,俘虏太子申回到齐国。孙膑也因此名闻天下,世传其兵法。
从此,魏军主力基本被消灭,魏惠王眼睁睁的看着昔日强盛的大魏开始衰落。
第二年,秦、赵、齐联合攻击魏国,秦将商鞅诱骗魏军将军公子卯,并袭破其军队,大破魏军,秦国向东侵占了魏国的河西所有地盘。
同时,齐国、赵国数次击败魏国。因为安邑靠近秦国,所以魏国将政权全部由安邑迁到大梁,并且立公子赫为太子。
魏惠王三十三年,秦孝公死,商鞅避难逃到魏国,魏国想起之前商鞅诱骗公子卯的事情,不接纳商鞅。
三十五年,魏惠王与齐宣王在平阿会盟。
魏惠王数次军败,就开始卑礼厚币招贤纳士,邹衍、孟轲等都来到了大梁。
但是,魏惠王的努力并没有带来任何成效,一方面是西边的秦太强大了,已经进入扩张期,另一方面是魏惠王的生命也快结束了。一年后,魏惠王死。
好了,魏国的历史先介绍到这里了。下次接着把魏国历史介绍完。
上述的关于魏国主要人物历史故事介绍及其三国演义魏国主要故事的详细介绍,您知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