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情感语录 > 情感百科 >

数典忘祖的典故来源 历史上数典忘祖的故事简介及寓意

作者:李青青 更新:2024-03-12 14:12:01 来源:领啦网
导读:数典忘祖的典故来源,本文为你详解历史上数典忘祖的故事简介及寓意和数典忘祖的典故来源的小经验,一定能给您带来帮助的,一起来了解吧! 近些年来,关于我国一些地区的少数人,罔顾

数典忘祖的典故来源

本文为你详解历史上数典忘祖的故事简介及寓意和数典忘祖的典故来源的小经验,一定能给您带来帮助的,一起来了解吧!

近些年来,关于我国一些地区的少数人,罔顾良知,鼓动背叛,比如鼓吹“**”和“港独”的这些不法分子,经常满口胡言,信口雌黄,不由得让人想到一个词,那就是“数典忘祖”。

“数典忘祖”这个成语,出自先秦时期左丘明编撰的《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本意是指对于历史的无知,后来比喻忘本。事情原委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就来简单谈谈。

数典忘祖的典故来源

先说背景,昭公十五年是公元前527年,周景王十八年,时值春秋晚期,周天子衰弱不堪,日益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Z-Z)频繁。

而此时的晋国,虽然在晋平公重新恢复霸主地位后,成为春秋晚期最强的诸侯国,不过在晋昭公即位后,虽然召开“平丘会盟”,宣称霸主,不过已经式微。

在这一年,周景王姬贵的儿子姬寿六月去世,八月王后穆后去世。《左传·昭公十五年》:“十二月,晋荀跞如周,葬穆后,籍谈为介。”

荀跞,晋国六卿之一,位于正卿,因为封地在智邑,谥号“文”,因而史称智文子

智文子的孙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智伯,可惜因为被韩魏赵三家灭掉而出名,从而拉开了战国序幕。

数典忘祖的典故来源

从晋国派遣正卿前去参加王后葬礼来看,当时周王室虽然式微,不过当时都号称“尊王攘夷”。

因而晋国给的面子还挺大,不但派遣了正卿,还派了晋国大夫籍谈作为副使出行。

《左传·昭公十五年》:“既葬,除丧,以文伯宴,樽以鲁壶。”,可以看到,当时周景王王后去世服丧期是齐衰五个月(不符合礼仪),然后周景王举办“射宴”招待智文子。

古代的射宴比较讲究。

在周代,举办射宴有几个目的,《礼记·射义》:“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射者,所以观盛德也。”,“是故古者天子之制,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于射宫。”

“故曰:射者,射为诸侯也。是以诸侯君臣尽志于射,以习礼乐。”

数典忘祖的典故来源

依据《礼记》,射宴本来是明确君臣之义,然后观察诸侯大臣德行,遴选人才,从而决定赏赐与否。

不过在春秋晚期,周王室已经衰微,从原来的赏赐变成“乞讨”了。于是周景王让人摆上鲁国进贡的射壶,“樽以鲁壶”,这是为了下面说事。

然后周景王质问智文子:“伯氏,诸侯皆有以镇抚王室,晋独无有,何也?”,意思是其他诸侯国都有进贡,而你们晋国却没有进贡,这是怎么回事?

智文子便让籍谈回答,籍谈说“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于王室,以镇抚其社稷,故能荐彝器于王,晋居深山,戒狄之与邻,而远于王室,王灵不及,拜戎不暇,其何以献器?”

意思是其他诸侯国都受过周王室赐予的明器(彝器),因而可以回馈,而晋国从来没有受过恩惠,因而没有奉献明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