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经验 > 生活常识 >

书到用时方恨少全诗陆游 后面一句是什么

作者:李青青 更新:2024-03-12 15:52:53 来源:领啦网
导读:书到用时方恨少全诗陆游,跟大家说一说后面一句是什么和书到用时方恨少全诗陆游的知识内容,接下来领啦网小编为网友介绍。 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意思? 字面意思是: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

书到用时方恨少全诗陆游

跟大家说一说后面一句是什么和书到用时方恨少全诗陆游的知识内容,接下来领啦网小编为网友介绍。

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意思?

字面意思是: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学的知识太少了。

最后启示我们平时应当勤学好问,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地去翻书。

《增广贤文》之劝学篇: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不患老而无成,只怕幼而不学。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

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坚持不懈,久炼成钢。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书到用时方恨少全诗陆游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是一副劝勉联,对联虽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如果说上联是劝勉人们要“贵学”,那么下联“事非经过不知难”,就是强调“行”的重要性,光“学”不“行”终是无益。

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明林鸿说: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也是此理。

宋代的朱熹和清代的王夫之更把“知”“行”关系说得明白。朱熹说: “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王夫之在《尚书引义》中云: “知之非艰,行之唯艰。……且夫知也者,因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

“知之非艰,行之唯艰。……且夫知也者,因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 ,均是说“知”“行”的关系,“知”是手段,“行”是目的,不“行”,无以奏“知”之效,也无以知“事”之艰难,免不了落个“纸上谈兵”的下场。

本联用明白易懂的语言,将“知”“行”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本联在艺术上的特色是用词平淡,不事雕琢,雅俗共赏,语言自然却韵味无穷,深得孟浩然《春晓》的艺术真谛。本联对仗也工整自然,意义相对,尤其深刻、贴切,故千百年来成为劝勉联中的精品。

书到用时方恨少全诗陆游

百无一用是书生

字面意思是:官场儒林中十人里有九人我对他投以白眼,但如今百事派不上一点用场的却是我这样的读书人。

《杂感》—清.黄景仁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无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独自作诗,抒发心中的不平。

飘泊不定的落魄生活,把诗人诗歌中慷概激昂之气消磨而尽。万念俱寂、对女子已经没有轻狂之念的人,却得到负心汉的名声。

十个人中有九个人是可以用白眼相向的,最没有用处的就是书生。

不要忧愁自己写的愁苦之诗会成为吉凶的预言,春天的鸟儿和秋天的虫儿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书到用时方恨少全诗陆游

创作背景:

当时诗人二十岁,喜欢在自己的诗中写愁苦的语言,朋友都劝他“愁苦的诗歌不是好的预言”。

诗人业师邵齐焘也不忍看弟子镂心苦吟,增病劳形,屡加劝诫,诗人深感师恩,却不能放弃不平则鸣的诗艺追求,回顾自己二十年“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愤愤不平,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这首诗是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深刻体悟,通过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体悟,诗歌中的理性思考上升到了一种宇宙哲学的高度,是对全人类困顿处境的心理描绘。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是该诗的名句,道出了古往今来读书人的辛酸,此句在自嘲的同时,亦寄寓了极大的悲愤力量。现在多用来形容虽有满腹学问,可惜有志难伸的困境。

上述就是后面一句是什么及其书到用时方恨少全诗陆游的详细介绍,您知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