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经验 > 生活常识 >

唇亡齿寒的道理是什么 解析与唇亡齿寒有关的典故

作者:李青青 更新:2024-03-12 03:45:37 来源:领啦网
导读:唇亡齿寒的道理是什么,关于这些你知道吗?解析与唇亡齿寒有关的典故和唇亡齿寒的道理是什么方面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唇亡齿寒”意思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

唇亡齿寒的道理是什么

关于这些你知道吗?解析与唇亡齿寒有关的典故和唇亡齿寒的道理是什么方面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唇亡齿寒”意思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与这个成语有关的是三个春秋诸侯国,分别是晋国、虢国和虞国。和这个故事有关的成语还有“假途灭虢”,也是一个故事。

晋国是根正苗红的王室分封诸侯,级别不低,首任诸侯王是唐叔虞,他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周成王姬诵的第弟。

至今还流传有梧桐逢弟的故事,说周成王小时候跟弟弟叔虞玩耍,兴起时拿着梧桐叶子当成信物对弟弟进行封赏,后来辅政的大臣周公认为君无戏言。

之后叔虞才正式封于唐,因此国号开始不是晋而是唐,叔虞儿子即位后才改为晋。

唇亡齿寒的道理是什么

晋国既是春秋五霸,分裂出的赵魏韩三国也列于战国七雄,可以说实力相当强劲。

而这些成绩的奠定实际上就在晋献公时期,他利用武力扫荡周边小国,号称“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虢国和虞国就是这个时期被攻灭的。

虢国出身也不差,是西周初期的重要诸侯国。当时周武王灭商后,封自己两个叔叔虢仲、虢叔于东虢和西虢,东虢消失的更早,而西虢后来东迁,在公元前655年被晋所灭。

虞国稍微差点,分封的时间略晚,被封的人血缘关系也略远。史载周康王时期,分封周太王次子仲雍的曾孙虞仲于虞,从而建立虞国。

国家要强大,人多(L-T)大是基本标配,在农耕文明下尤其是这样。

晋国地处中原西北部,向北空间有限,向南向东则被小国包围,国家强大势必要吞并这些小国,周王室控制力已不行,晋国也在晋献公时期掀起扩张高潮。紧挨着的虞国和虢国其实都是目标。

唇亡齿寒的道理是什么

虢国并没和晋国接壤,打虢国最近的出兵路线是经过虞国,怎么让虞国同意晋国军队过境,晋献公没有把握。

晋国的大臣荀息出了个好计策。他建议用晋国的宝马和美玉贿赂虞公,换取出兵借道攻打虢国,这不仅可实现攻灭虢国的机会,也破坏了虞、虢的联盟,让二国不能一致对外。

这一招不新鲜,但在历史上关键时刻总是屡试不爽,原因就是人们很难跨越贪婪这个与生俱来的缺陷。

虽然有虞国大夫宫之奇识破圈套,但根本没法说服对宝贝表现出巨大兴趣的虞公。

唇亡齿寒的道理是什么

这一次晋国出动了两万精兵,由名将里克统帅,占领了虢国的重要地区。不过并没有灭掉虢国。

三年之后,晋献公卷土重来。再一次派荀息向虞国借道伐虢。还是原来的味道,虞公则欣然接受,所谓有了第一次,第二次就容易多了。

大夫宫之奇这次又劝说虞公,篇幅很长。中心思想是虞和虢是互为表里的关系,虢国亡了,虞国也无法独自好好存在下去。

晋国不可相信,虞虢二国应该结成联盟,团结互助,才能不受大国欺负。有个常说的话,叫“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说的就是虞国和虢国。

虞公多这些说法不以为然,毕竟那时候打仗也要出师有名,晋国有啥理由要消灭自己的虞国呢?

宫之奇这回没有犹豫,看自己意见依然没有被采纳,赶紧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逃命去了。而晋国军队这次也没浪费机会,二次借道虞国出兵,彻底消灭了虢国。

返回时路过虞国,住在虞国官舍,看虞国也无防备,城中开花,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虞国,抓了虞公,那些送出的宝物也再次回到晋国。

唇亡齿寒的道理是什么

唇亡齿寒的本意在于说明一个道理,战略平衡是需要具备一些条件的,打破任意一点,都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战国后期六国被秦远交近攻,快速逐个击破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初韩国先遭殃,如果各国拼死相救,那么秦的势力也不会那么快扩张。

近日纪念朝鲜(Z-Z)70周年,听到最多的一个词也有唇亡齿寒,明代以来,朝鲜被侵略,中国都会出手,尽管结局不同,因为我们历史上演出过太多唇亡齿寒的故事,这个危机意识,我们都该牢记。

上面([领啦网])为您介绍的解析与唇亡齿寒有关的典故和唇亡齿寒的道理是什么的全面介绍了,希望给网友们带来一些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