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经验 > 生活常识 >

范蠡读音是什么意思 古代历史人物范蠡是春秋末期的大商人

作者:李青青 更新:2024-03-12 03:42:12 来源:领啦网
导读:范蠡读音是什么意思,今天为网友们详解古代历史人物范蠡是春秋末期的大商人和范蠡读音是什么意思的相关经验,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范蠡屡散家财,却成了春秋末期的大商人: 【人物简介

范蠡读音是什么意思

今天为网友们详解古代历史人物范蠡是春秋末期的大商人和范蠡读音是什么意思的相关经验,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范蠡屡散家财,却成了春秋末期的大商人:

【人物简介】

范蠡(lǐ)(前536~前448),字少伯,是春秋末期(Z-Z)家、军事家,曾在越国任上将军,与文种一起协助勾践重建国家。

事实上,范蠡还是一位实业家,创业经历丝毫不比现在的商界牛人逊色。退出仕途后,他游历至齐国,三次经商均成巨富,又三散家财,过得逍遥自在,俨然世外高人。

范蠡读音是什么意思

“卧薪尝胆”这个故事,说的是春秋时越王勾践经过艰苦励志,最终打败了吴王夫差,得以报仇雪恨。

然而,帮勾践实现霸业后,范蠡却向勾践递上“辞呈”,抽身引退了。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范蠡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为求自保,他就抛下仕途,散尽家财,然后带着家人,飘然归隐到了齐国的海边。

但是,范蠡并没有无所事事,而是重振家业,成为一代巨商。

范蠡到卢氏(河南西北边陲)经商,见那里皮毛、肉类、粮食药材等各种杂货、山货琳琅满目,百姓却缺乏食盐、葛麻布衣等日杂用品。

于是,他开了个杂货铺,把从这里收购的杂货、山货往外卖,又从外地购买食盐、葛麻布衣等日用杂货运回来卖。

经过互通有无,不仅范蠡赚得盆满钵满,当地百姓也得到了便利。

由于他首先考虑的是大众的利益,买卖公平,从不赚黑心钱,生意越做越好,很快就积累了数十万的家产。

范蠡名声一大,齐国的国君也知道了他,请他到国都临淄做相国。

卓有成效地当了三年相国后,范蠡决定散尽家财,再次远走他乡。

他说:“官高招怨,财多招忌,这都是惹祸的根苗。人贫我富,人无我有,如果只取不施,为富不仁,钱财再多也无益,不如趁早放弃。”

范蠡率领全家,辗转来到齐国西南的陶邑,给自己改名为“陶朱公”。在家人的要求下,他开始再次创业。

由于之前在海边创业所积累的的财产已经散尽,当时范蠡本钱不多,他又从零开始,做些粮盐买卖。

陶邑接近宋国、卫国,这地方四通八达,是商贾往来必经之地,范蠡很快捕捉到了很多商业信息。这回,他做起了贩卖马匹的生意。

原来,当时诸侯割据,战事不断,吴越等地需要大量战马,而齐国则有很多牧场,马匹剽悍又便宜,如果能将齐国的战马以低成本运到吴越,就能赚大钱。

不过,兵荒马乱,沿途强盗十分猖獗,从北到南,千里迢迢,怎么能保证平安运抵呢?

这难不倒范蠡。经过多方考察,他打听到了一个重要信息:齐国有一个很有势力的巨商叫姜子盾,经常贩运麻布到吴越。姜子盾早已买通了沿途的强盗,他的货物总是畅通无阻。

范蠡经过思考,使了一计,将写好的告示贴在城门口。大致意思是,商人“陶朱公”新组建了一支马队,时值开业酬宾,可免费帮人向吴越运送货物。

不出所料,姜子盾得知消息后,主动来找范蠡,求运麻布。于是,范蠡和姜子盾一路同行。

就这样,货物连同马匹都安全到达了吴越。头一次合作就“互利共赢”,范蠡和姜子盾成了商场上的好朋友。

范蠡读音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范蠡到哪里都能致富呢?难道有神仙在帮助他?当然不是。

范蠡不仅像上文所提到的那样善于抓住商机,善于运用智谋,而且他还讲究诚信、宽厚待人,很得生意伙伴的推崇。

有一次,范蠡资金周转不灵,向一个富户借了十万钱。

一年之后,这个富户来讨债,不料,乘船时所带包裹不慎掉入水中被冲走,包裹里都是别人借他钱的借据,共计几十万钱。这个富户不仅借据没了,连路费都没了。

范蠡家离事发地点只有几十里地,富户去投奔他。范蠡在没有借据的情况下,连本带息,还了那人的钱,还送了他很多衣物和礼品。

这样一来,范蠡的名声更大了,各国商人都愿意和他做生意。

范蠡逐渐扩大生意规模,偶尔碰上资金短缺,各地富户都会主动送钱(SHANG)门,帮他渡过难关。因此,短短几年,范蠡就成了齐国首富。

后来,范蠡第三次散尽家财,周济那些贫困的同乡老友、穷苦百姓。

他说:“在我看来,经商只不过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钱财是身外之物,贪得无厌,往往会适得其反。懂得用钱才能得到钱,这也是生财之道!”

范蠡最后老死在陶邑,被后世称为文财神、中国商人圣祖(即“商圣”)。

以上领啦网介绍的古代历史人物范蠡是春秋末期的大商人、范蠡读音是什么意思的全部介绍了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最后别忘了多来领啦网瞧一瞧更多的经验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