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不死 大盗不止到底是什么意思 庄子名言的出处及意义(3)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既然如此,就用不着(Z-Z)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这些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
庄子生于战国中期,那时的周天子名存实亡,诸侯国之间战乱从未停息,百姓流离失所。这个时期百家争鸣依旧在延续,属于思想碰撞剧烈、文化异常闪耀的阶段,诸子百家互不服气,对治国理政的方略,彼此用自家学派的观点来反驳对方。
因此,庄子在《庄子·胠箧(qū qiè)》里面就说了一句非常让人不解的话,“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说圣人如果不死,盗贼就不会消失。什么意思?庄子为什么要抨击圣人?
对于这句话,不少人认为,这可能并不是庄子本人的意思,这是因为它比较消极,也让人难以理解。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里庄子指的圣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圣人,而是一些追逐名利,又功成名就的人。他们与老子的观点格格不入。
老子提倡“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无为”才是老子道家思想所追求的理想目标。而这些“圣人”显然是“有为”的。
在庄子看来,圣人和盗贼都是“有为”的表现,虽然表面看圣人好,盗贼坏,可他们本质相同,就是“有为”,没有顺从自然,做得多了,这和“道法自然”所提倡的不一样。
正因为圣人、盗贼的“有为”,导致的后果就是有“圣人”存在,必然就有“大盗”的产生。这也是“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原因所在。
庄子认为,人生来是平等的,简单纯朴的生活是快乐的,人们只要维持这种生活就行了,不要去学习什么所谓的圣人,学习圣人,就会产生“有为”,也就会导致各种欲望到来。
所以,不能有圣人,不能有“有为”,只要人有了理想,就会产生欲望,有了欲望,就会为欲望而拼命奋斗,甚至发生(Z-Z),就使人民痛苦,导致人与人之间出现不平等。
所以,重新看庄子所喊出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他认为“圣人”和“大盗”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统统来源于人们欲望的两个方面,欲望有好的,也有坏的,但不管好坏都不正确,都是错的,都会导致人对欲望的贪婪追求。
只有让圣人死了,那么天下才不会有大盗兴风作浪了。但如果圣人不死,大盗也就不会自然终止。如果让这些圣人来治理天下的话,得到最大好处的反而就是盗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