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的资料简介 徐霞客游记是哪个朝代写的
徐霞客的资料简介
小编为大家讲一讲徐霞客游记是哪个朝代写的和徐霞客的资料简介的介绍,接下来领啦网小编为大家介绍。
半生风雨,无官无名,徐霞客为何能名垂千古,受人膜拜?
从古至今,山水之欢,人皆有之。
世人或寄情山水,或游历名山;或踏青寻花,或隐于群山,无论怎样,世人皆以此为暂时之乐。
可世上却有一人,将旅行、游历当成毕生事业者。
幼年时,他许下宏愿:天下九州,要跋涉八州;山有五岳,要攀登四岳。成年后,他初心不改:朝行山壑,见山川之壮丽;夜宿孤村,闻猿啼鸟鸣。
他便是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被称为“千古奇人”的徐霞客。
有人说他沉溺山水,是因为他文不成武不就,处心积虑游走他地,实有沽名钓誉之嫌。
可对于徐霞客而言,他人言语,众人意见与他无关,他只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度过自己的人生。
万历十五年,徐霞客出生在南直隶江阴,一个富庶之家中,祖辈皆是文人墨客,官宦世家。
然而其父许有勉虽饱读诗书,可一不愿考取功名,二不愿攀附权贵,整日游览名山,观景游江。
徐霞客也受其父影响,其志不在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而是山水之间,群峦之内。
有一次,先生问学生志向,答考取功名者不计其数,可轮到徐霞客时,他却一挺胸膛:“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士农工商,古自不变。明朝亦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其他事业在世人眼中依然是旁门小道。
老师恨铁不成钢,数次要求许有勉好好管教儿子,可徐父却说:“不屑于功名之教,不拘于圣人之言。”
万历二十九年,徐霞客十五岁时,也曾应过一回童子试,可惜没有考上。
父亲宽慰他说:“功名不是适合所有人,你若无意功名,便不要勉强了,多看些书,多走些路,做一个有学问的人,这样反而更好。”
有父亲的支持,徐霞客更是随心而为,他厌恶科举八股,酷爱地理游记。
他读那些书籍非常认真,凡是读过的内容,皆过目不忘。
渐渐地,家中藏书已满足不了他的需要,他到处搜集书籍,只要看到喜爱之书,即使没带钱,也要当掉自己衣物,再去买书。
徐霞客18岁时,徐父去世,却留给他两项精神遗产,一是终身学习的能力,二是敢于挑战世俗的冒险精神。
前者让他吸收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后者则让他不拘于方寸,勇于探索未知。
随着年龄的增长,周边山川已满足不了他的好奇心,他想要外出探询更多名山大川,寻求大自然的奥秘,可又因家有年迈的母亲,他不忍前行。
幸得徐母豁达,通情达理,多次鼓励徐霞客远游,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万历三十六年,二十二岁的徐霞客终于正式出游。
临行前,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从此,走上了一条与世人截然不同的路。
每个人的生命不就不同,一味随波逐流,生命只会变得淡然无味。有时候,人就应该前去冒险,只有经历过冒险的人,才会在生命的旅途中,走得更远。
徐霞客追求的,从不是静宜的山林,亦不是众人皆知的江川,他追寻的永远是不一样的风景。
那一年,徐霞客来到雁荡山,他想要去寻找位于山巅之上的雁湖。
那里山峻险要,让人望而生畏,向导带他至山脚下,便打算离开:“越过前面三座山峰,便是雁湖了。”
望着巍峨群山,徐霞客没有心生畏惧,而是徒手而上,打算越过三座山锋。
登山之时,便已险象环生,爬至第二座高峰时,山势陡险,如悬于空中,而且越往上爬,越惊险无比。
徐霞客为固定身形,便将腰带解开,系在一块岩石上,抓着布带悬空而上。
突然布带断裂,幸好徐霞客抓住一块的岩石,才没能掉下深渊。
徐霞客惊魂未定,顺势向山壑望去,却见奇树怪石四布,流云飞瀑横生,余辉落下,顿时霞光万道,令人流连。
回到住所,徐霞客依旧情绪难平,随后写下了《雁荡山游记》。
徐霞客一生游历山川湖海,不仅不畏自然之险,更不惧鬼神之威。
一次, 徐霞客行至湖南茶陵麻叶洞。有人说其中藏有神龙妖怪,万不可入,可徐霞客偏要一探究竟。
山洞崎岖,却瑰丽万千,石笋垂天而下,石柱拔地而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瞠目结舌。
出洞时,村名间徐霞客毫发无损,皆呼“神人”,顶礼膜拜。
徐霞客不以为然,世人愚昧,皆因见识太少,只有走过,看过,才知世界之大,才是万物真相。
《尚书·禹贡》曾记载长江发于岷山,岷江为长江正源。徐霞客怀疑事情的真实性,却被众人反驳:“《尚书》相传由大禹所作,孔子编纂,从古至今,都是经典。”
可他却说:“千百年已过,河流当有所变化,未经验证而以为相信书本,实为愚蠢。”
于是徐霞客便决定,亲自考察长江源头。
途中艰险无数,有人劝他返乡,不必受着风寒露宿之苦,可他去意已决,绝不回头。到达金沙江时,他已身患重病,但望着滚滚而来的金沙江水,他确定这便是长江源头。
在他出行前,所有人都觉得他是“痴人说梦”,可徐霞客从没有过怀疑过自己,他的世界只有远方,只有心中所愿。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旅行,一路发现,一路探索,一路成长。
在一个新的环境中,人们总会不自觉地怀疑过往种种,在疑惑与现实间,重启自我与外界的联结,去做不会做的事,去演绎不一样的人生,而这便是一个人成长的意义。
徐霞客的世界,充满着对自己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朋友曾问他:“天地何用,不能席被;风月何用,不能饮食。你游历天下,有何意义?”
徐霞客弹地而起,兴奋道:“那一年,我从绝壁凿坑攀援黄山,虽数次遇险,但我登上黄山,放眼四望,景色壮丽绝伦,绝非其他山色可比。我身心顿时澄澈,觉得虽死九次亦未悔。”
因为执着,他九死一生,只为验证自己的想法;因为无畏, 他出生入死,只为实现曾经的誓言。
他有一个和尚朋友,法号静闻。
静闻极为虔诚,曾用鲜血写就一本《华严经》。他毕生之愿,就是将这部经书奉于大理鸡足山,迦叶菩萨道场之内。
徐霞客感动于静闻的执着,便与他一同前行。行至湘江,突听闻啼哭之声,众人不愿理会,只有静闻前去询问。
谁知哭声尚未停下,便一伙强盗赶至,捅了他两刀,徐霞客也钱财尽失。
半年后,静闻因伤去世,留下遗言:“若死,可以骨往”。
徐霞客失去挚友,悲痛异常,痛哭道:“西望有山生死共,东瞻无侣去来难。”他决心完成朋友的遗愿,将他用鲜血所写就的《华严经》,送往鸡足山。
那时他已足疾加重,几乎无法行走,可却为了故友,忍痛而行。经贵州,入云南,攀岷山,过澜沧江,终于在400天后,徐霞客走到了鸡足山。
他将经书供于寺内,将遗骨葬在山间,此时心中之喜悦与哀痛之情皆有,于是写到:“别君已许携君骨,夜夜空山泣杜鹃。”
徐霞客这半生都在路上,无拘无束,无怨无悔。
崇祯十四年正月,徐霞客在家中病逝。
临终时,他说:“汉代张骞,唐代玄奘,元代耶律楚材,皆受皇命而行四方。而我一介布衣,却凭一己之力游历天下。虽死,无憾。”
确实如此。
徐霞客短短56年的生命里,他大半生都在游历。也正因为如此,他所遇到的人与事,也成就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他所见过的山与水,也铸就了名垂千古的《徐霞客游记》。
很多人都不明白,《明朝那些事》写尽了大明江山的风雨飘摇,写透了帝王将相的起落沉淀,可却在结尾,花许多笔墨来讲述一个“不务正业”的徐霞客。
也许从俗世角度讲,徐霞客既没有光耀门楣,也没有荫泽子孙,他是失败的。
可对于徐霞客来说,用自己热爱的方式,去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才是活着的意义。
三百多年前,人们看不起徐霞客,觉得他是怪人,觉得他一生没有意义。
三百多年后,我们却钦佩徐霞客,觉得他是英雄,觉得他一生值得尊重。
有一句话这么说:“我们这一生都在路上,每一步,都是自己的选择;每一刻,都是自我的修行。”
正是这无数的脚步,无数的风雨,才成就了此刻的你我。
愿你我既能心中有梦,也能眼有山河,不负这青春热血,不忘那日月星辰。
上述就是徐霞客游记是哪个朝代写的和徐霞客的资料简介的详细介绍,您了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