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奠基人萧友梅生平及作品 在音乐教育方面的贡献(2)
音乐教育奠基人萧友梅生平及作品
亲自编写教材
《普通乐学》《和声学纲要》《钢琴教科书》《小提琴教科书》《近世西洋音乐史纲》《旧乐沿革》等。
音乐创作
萧友梅是我国较早掌握西洋近代作曲理论,进行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家,作有100多首歌曲,两部大合唱、两首弦乐四重奏、两首钢琴曲、一首大提琴独奏曲等。
声乐创作
群众歌曲:《卿云歌》《五四纪念爱国歌》(为纪念“五和运动”五周年而创作的一首群众歌曲,整首乐曲充满着进行曲的风格,旋律的律动起伏与节奏的跌岩起伏有力相得益彰,体现出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时代特色。)《国民革命歌》等。
学校歌曲:
1.(学校歌曲创作是他的重要创作领域)这些作品被收录在《今乐初集》《新歌初集》和《新学制歌唱教科书》。
2.其内容为: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审美情操教育;反映对当时在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忧虑等。
3.代表作有《问》(当时国内军阀混战,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作者以此为题材含蓄地抒发出忧国忧民的感伤情怀)《南飞之雁语》《晚歌》《植树节》《杨花》等。
4.歌曲创作特征:旋律和节奏变化较为平稳,整体篇幅较简短,曲式偏重于上下对称的方整型结构。绝大多数作品有钢琴伴奏,但音型织体比较简单,主要在和声上起衬托作用。
大合唱作品
女声合唱《别校辞》(易伟斋词,1924年):是萧友梅为北平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生所创作的一部作品。
合唱套曲《春江花月夜》(1929年)是萧友梅对多声合唱的民族化进行探索的一部实验性作品。
器乐创作
萧友梅是当时器乐创作的开拓者。
《D大调弦乐四重奏》(献给莫兰多尔芙女士,1916年)创作于德国留学时期。
《哀悼进行曲》又名《哀悼引》(1916年)钢琴曲,原为悼念黄兴、蔡锷两位烈士而作的管弦乐曲,1925年改为军乐曲,用于孙中山的葬礼,最后以钢琴曲的形式正式发表。
是当时我国音乐家最为突出的一首葬礼进行曲性质的器乐曲。
《新霓裳羽衣舞》(1923年)为了北大音乐传习所管弦乐队演出需要而创作。他注意了作品的民族风格问题。
是我国第一部按照西方模式所写的管弦乐曲,并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东方的民族特色。
《秋思》大提琴曲。
《卿云歌》管乐合奏。
小故事:在生活的细节中常常体现出一个人可贵的思想与品格。当学校经费有一点节余时,它不想为自己买一辆专用汽车,而是考虑到学校还缺少一台音乐会用的三角钢琴。
当后来学校因(Z-F)拖欠经费,教师薪水难以下发时,他把学校积攒的一点钱发给教职工,而不领自己的那一份。他临终前最后的遗言是叮嘱前来探望的人,回学校把钢琴教室的门缝用硬纸条塞紧,以防寒风冻坏学生的手指。
这些让人感动不已的事迹,充分体现了萧友梅闪烁光芒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力量,它们如一盏明灯,照亮着从事音乐教育之路的人们前进的脚步。
评价
萧友梅是我国较早地引进西方音乐体裁,将学堂乐歌时代的填词创作提高到专业音乐创作的水平。
萧友梅是我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开拓者。
萧友梅是我国当时较早在音乐理论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
在萧友梅的管理创办下,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具备高修养高素质的音乐人才,为我国专业音乐教育事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以上分享的在音乐教育方面的贡献以及音乐教育奠基人萧友梅生平及作品的具体介绍,供网友们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