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军万马避白袍全诗什么意思 七千白袍军为何能天下无敌
千军万马避白袍全诗什么意思
本文核心导读:七千白袍军为何能天下无敌和千军万马避白袍全诗什么意思的生活小知识,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吧。
“千军万马避白袍”是个什么梗?七千白袍军为何能天下无敌?
陈庆之的战绩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因为他平时爱穿一身白色袍子,因此,当时有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陈庆之,字子云,汉族,义兴国山(今江苏省宜兴市)人,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梁普通年间,任武威将军、宣猛将军等职,带兵有方,善抚军士。
提起陈庆之,大家更喜欢用“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无前”,来赞其用兵的神勇。但是,与历史上的其他名将相比,他真正算是大器晚成。
在史书上,没有他的出生记载,只是在萧衍对他褒奖的诏书中,提到其“本非将种,又非豪家”。作为萧衍的随从,他颇得信任,但是,却在41岁才开始领兵。
当时,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起兵造反,失败后投降南朝梁,并且,提出请求让梁派兵接应。由此,陈庆之开始了其军旅生涯。
之后,陈庆之被皇帝封为了“威武将军”,前去接应。随后,他带着2000人送豫章王萧综,本是形势对梁军有利,哪知这萧综半夜投降北魏,导致梁军军心涣散,损失兵力七到八成。
惟有他所带的部队,全数夜退生还。而接下来的多次(Z-Z),陈庆之更是战绩显赫,之后,便赐爵关中侯。
大通二年,北魏内乱,萧宝寅、尔朱荣等人自立为王。北魏皇室元颢以投降梁为条件,请梁发兵助其称帝。
而陈庆之,再次被委以重任,以“飙勇将军”身份,带着7000人护送元颢前去洛阳称帝。
对此,甚至有人说:才7000人,明摆着就是糊弄。如果,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形,这些人马足够了。
当时,由于平定邢杲起义,河洛空虚,没有什么防兵驻守,所以,元颢非常顺利的到达了洛阳。
《梁书》对这梁武帝极尽溢美之言,可以说,他应该不是一个糊涂的皇帝,没必要损耗自家兵力去助另一皇室,但是,等尔朱荣平定邢杲之后,形势对陈庆之可以说是逆转直下。
先来看看那个以少胜多的著名案例:
他领兵一路杀到睢阳,北魏丘大千领着7万人分筑九城(营垒),抵抗梁军。只是梁军一日就攻占三城,使得丘大千不得不选择投降。
如果这个数据属实,他的7000人对抗被分散的70000人,应是压力不大。但是,如果真是实打实与7万人一起对阵,除非他的武器非常先进,以及战术出奇方能制胜。
至于考城被攻陷,这应是北魏战略上的失误。一个四面环水的城,即使陈庆之在水面筑垒,并非没有破绽,火攻即可。可见,这2万羽林军并非强兵。
只是,这位将军,后来的日子并不舒心,元颢进入洛阳称帝后,以为目的已达到,便沉迷酒色,而他的部队,却也“所从南兵,陵暴市里”,让大家很是失望。
后来,陈庆之提出要出镇徐州,在遭到拒绝后,便不再提了,可见,其为人非常小心。
当然,故事的尾声大家都清楚,在南撤时,部队遭遇洪水,只剩陈庆之一人装扮成僧人回到梁国,得到了梁武帝萧衍的大肆褒奖。
这位陪着萧衍下了20多年棋的“棋友”,大概是在棋盘上,让皇帝“见识”了其军事才能。
虽然,陈庆之自己不善骑射,但是,却并不代表他自己不会用兵。看陈庆之取得的胜利战役,更多的在于对于战机的准确把握,以及如何鼓舞士气等等。
在征战涡阳一战时,北魏派援兵15万(也有说5万),他就坚持乘对方疲惫之际袭击,并只带200人突袭,震惊魏军。
之后,两军对阵一年多,梁军军心不振,他以“功名”为激励,同样,乘着黑夜,突袭成功。所以,他的战果,完全是凭借着“巧”胜。
自己没有什么损耗,又大败敌军,难怪大家以“千兵万马避白袍”来赞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