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我国西北的干旱趋势是不可逆的吗
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你是不是想知道我国西北的干旱趋势是不可逆的吗和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方面的经验,一起跟随小编看看具体内容吧!
中国西北的干旱趋势是不可逆的吗?这说明了藏水北调势在必行。
中国西北地区,包括(X-J)、甘肃、青海、阿拉善高原一带等地区,是中国最干旱的地区。
西北地区的面积占据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这里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沙漠戈壁广布,降雨量稀少,绝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而西北地区的地表水量大约是2200亿立方米/年,仅占全国总径流量的8%左右。
可是历史上的西北地区并非如同现在一样干旱。在两汉时期,西北降水量要远远大于现在。
根据《中国历史地理》的资料显示,在2000至300年前新冰期时,西域地区的气候呈现湿冷状态,降水量多、河水流量大,使得当时的西域出现了30多个小国。
现在的许多沙漠地区,当时都被称为:“沮泽”、“泽卤”,《汉书·乌孙传》称当地“地莽平,多雨,寒”。
当时西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国家,名为楼兰,位于塔里木河注入罗布泊之处,拥有天然的绿洲。
《汉书》记载楼兰国“户千五百七十,口万四千百,胜兵二千九百十二人”,也就是该国的人口有14000多人。可是随着气候逐渐干旱,罗布泊逐渐消失了,楼兰古城也只剩下了废墟。
河西走廊,曾经是水土丰美之地。历史上的祁连山森林密布,但是在唐宋遭到了大规模的破坏,森林变成了沙漠。
从祁连山一带发源的黑河,原本是一条大河,该河流在阿拉善一带注入居延泽,居延泽曾经的水面达800平方公里,但现在仅有8平方公里。
有相关证据表面,历史上的黑河在灌满了居延泽后,又继续向东,沿着戈壁滩一线继续东进,最终注入了黑龙江。
因为汉代西北的气候相对湿润,也使得西北成为了汉代经济的重心。
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然而从唐朝之后,西北气候急剧恶化,关中地区已经不适合定都。
为什么西北的气候会越来越干旱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在西北的开发,导致这里的植被被破坏。植被破坏后,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无法涵养水源,最终导致水资源缺乏。
不过,人类的破坏只是加速了西北的干旱速度,就算没有人类的干预,西北的气候也是不断走向干旱的。西北的气候在上古时期之所以比较湿润,这得益于冰川时代的遗留。
在1万年前,地球北半球还处于冰川时代,北亚、青藏高原、西域等地区都覆盖着冰川。这些冰川就是西北的主要水源。
1万年前,地球气温升高,冰川开始大规模地融化。当时的亚欧大陆普遍出现了大洪水,中国就有女娲补天的传说。
西北的冰川融化后,并没有向其他地区一样汇入河流、流向大海,而是汇集到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等,形成了巨星的高原湖泊。
现在的柴达木盆地有大量的盐矿,这些盐矿就是古代内流湖沉积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