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和北宋的关系 北宋与南唐是一个时代事情吗(4)
南唐和北宋的关系
4、"江州"江州自古以来就是沿江战略防御的要地。又因南唐政权的陪都建于南昌,所以江州的地理位置就尤为重要。
南唐政权曾屯兵十余万于湖口之地,以重兵及江防之险捍护南唐之陪都。
九江以南为庐山,以北项背大江,雄踞冮湖之险口,实为南唐的襟喉也。并且九江位于上游,水陆便利,足以谋一域而兼顾全局。
5、"湖口"湖口地处九江以东约六十余里,扼据钟石,一侧紧邻彭蠡(鄱阳湖)之江湖。
南唐时期,"湖口"以县治之,江西之得失,湖口为首重,故宋唐此战,南唐政权湖口驻守雄兵十万余众。
6、"池州"州内山川屏障环绕,控扼肥、皖之咽喉,地处金陵的上游。北宋攻取江南时,则以战船进取池州,进而率步骑,自采石跨江南渡。
7、"鄂州"鄂州扼喉于冮汉腹心,毗邻吴楚,古往今来为兵家为之争抢的军事要冲。
此战,北宋占据汉口、黄州(黄冈县)其优势就不复存在,而且又距金陵相隔甚远,可谓是鞭不及腹。
所以,南唐政权在此地未曾屯集重兵把守,故北宋得以不费吹灰之力取之。
8、"金陵"人尽皆知,金陵为南唐之京都,也是北宋兴兵进犯的首要目标。北宋直趋金陵时,金陵城郊各处分布有诸军事防御要塞。
如石头、白鹭洲、新林港、大胜关等要害之地。
其中,尤以白鹭洲的地位甚为重要,其位于金陵城以西之江中,为北宋水师进攻金陵的必争之地。
三国时期,孙吴政权曾在此建国立都。古时天下群雄崛起,军阀林立割据之时,凡崛起于江南者,建都皆首选于此,故果儿就不一一列举。
北宋兵临金陵,南唐临阵磨枪。
南唐京都金陵城以北扼据江险,以南衔接山岭,可谓龙盘虎踞,形胜河山之险。
宋唐自开战以来,南唐大军就以坚壁清野,固守疲军之战术来消耗宋军的战斗力。
当时,南唐后主李煜将军政大权交由宦官打理,自己每日只知诵经礼佛,乃至首都金陵城被北宋诸路大军围困数月浑然不知。
公元975年(开宝八年)仲夏,李煜与小周后登城纳凉,骤然看见宋军旌旗蔽日,垒栅遍布于金陵四周,方才似梦初觉。
随后,李煜调动镇南军节度使朱令赟率领驻扎于湖口的十万唐军驰援金陵;同时任命老部下刘澄出任润州节度使,以此加强金陵城侧翼的防御。
由于,屯驻于湖口的朱令赟所部受到北宋西路兵团的钳制,所以未能如期东下增援金陵。
而被李煜委以重任的刘澄到任润州,看到北宋军事强大,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向宋军奉城求降。
因而,金陵本以危及的形势就更显孤立危急。
太祖赵匡胤想采用迫降的手段,故授命宋军总指挥曹彬暂停进攻,遂将软禁在开封的李从镒放归金陵,意图劝说李煜放弃抵抗。
南唐后主李煜本想开城投降,由于听取了清辉殿学士张洎对(Z-Z)局势的宏观分析,认为金陵城是铜墙铁壁。
北宋虽气势如虎,但久而久之必是疲惫之师,久攻不下而退兵休战,所以就拒绝了北宋的劝降。
因此,南唐后主李煜仅存的希望就是朱令赟能率湖口之兵赶赴金陵救援,故数次遣书催促朱令赟驰援。
初冬,朱令赟统帅水陆两军约十五万之众,乘载可容千人的大战舰自湖口出发,顺江东下,企图以编制的大木筏焚断采石浮桥,增援金陵。
恰逢冬初,长江水浅,战舰较大,无法并进,驰援之师行军速度十分缓慢。
北宋西路兵团总指挥王明则在独树口(安徽安庆区域)竖立起很多的木杆,其形状似桅杆,作为迷惑唐军的疑兵。
南唐大将朱令赟闻报,认为此处有重兵的埋伏,故终止行军,逗留不前。
此时,曹彬命令步军战棹都指挥使刘遇火速驰援王明所部。
良月20日,南唐朱令赟师团行军到皖口(安徽安庆)的时候,北宋大军在刘遇、王明率领下进行阻敌前行。
朱令赟命令采用火攻之战术对付阻其前行的宋军,宋军不敌萌生退意。
恰在此时,天公作美,风向骤变,火势因风向逆转而焚烧唐军,南唐朱令赟师团呈现溃败之势。
刘遇统帅水军、王明率领西路兵团趁机展开反击,以致湖口驰援金陵之师团溃败。
唐将朱令赟自(F)谢罪,唐将舟师指挥官王晖被宋军生擒,南唐援军悉数被歼。
此时,南唐国都金陵已被包围数月之久,(Z-Z)局势日益恶化。
曹彬为了执行太祖赵匡胤兵不血刃的本意,所以围而不攻,频频劝降南唐后主孪煜,但屡遭拒绝。
迫于形势所迫,曹彬决定以武力攻城。为防范金陵城破之时,避免宋军烧杀劫掠,曹彬严令三军:
"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共焚香为誓。"《宋史.卷17》
冬月27日,北宋三路兵团形成C形之势向金陵发动总攻,金陵遂城破,李煜素服出降。
北宋灭南唐之战,是太祖赵匡胤统一江南之地的最后一场(Z-Z),宋唐之战也是五代时期最大规模的一次江河战役。
北宋大军此战中,兵分五路,长途奔袭,水陆并进,由东路、北路、西路等三个方位对南唐政权实施了分进合击的战略部署。
上面(www.lingla.com)为您介绍的北宋与南唐是一个时代事情吗及其南唐和北宋的关系的全面知识讲解,希望能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