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名词解释 议政王的意思 存在原因(2)
导读: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名词解释,除此以外,据史料《清圣祖实录》记载,自顺治十八年至康熙六年七月,交与议政王大臣会议之事仅26件。 其中:典礼5件,官员选调、惩处15件,其他6件
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名词解释
除此以外,据史料《清圣祖实录》记载,自顺治十八年至康熙六年七月,交与议政王大臣会议之事仅26件。
其中:典礼5件,官员选调、惩处15件,其他6件,无一件事关乎军政要务。这也间接表明了清代“议政王大臣会议”机制由重至轻的演变过程。
历史步入康熙朝以后,尽管“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一辅政机制重新被启用,但前车之鉴犹在,因此这一阶段参与议政的大臣们的权力必然会有所下降。
与此同时,为了尽可能地制衡这一机制而又不彻底裁撤它,康熙帝还实施了诸如组建南书房和重用内阁大臣等一系列提升皇权的措施,乃至后来出身于宗室的议政亲王均不再享有参与议政的权益。
“议政王大臣会议”向“议政大臣会议”逐步演变。到了雍乾隆年间,“军机处”以及“朱批密折”制度的创立更加阐释了皇权至上的治国理念,“议政王大臣会议”也随之沦为了一些不直接当权的权贵宗族们的挂靠之所。
公元1791年(乾隆五十七年),乾隆皇帝正式取消了议政王大臣的职名,至此“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一古老的议会制度终于完成了它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02、“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利弊性分析
如前所述,尽管“议政王大臣会议”机制在清代前期做出过不可小觑的贡献,但它本身所存在的弊端也是不可忽略的。正如康熙八年八月上谕指出:
上述的关于议政王的意思,存在原因及其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名词解释的经验小知识,希望看完本文能给您带来一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