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经验 > 生活常识 >

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名词解释 议政王的意思 存在原因

作者:李青青 更新:2024-03-12 04:08:06 来源:领啦网
导读: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名词解释,正文核心介绍:议政王的意思,存在原因和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名词解释的生活小经验,一定能给您带来帮助的,一起来了解吧! 清王朝定鼎中原之初,其中央机构的核

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名词解释

正文核心介绍:议政王的意思,存在原因和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名词解释的生活小经验,一定能给您带来帮助的,一起来了解吧!

清王朝定鼎中原之初,其中央机构的核心仍是以关外旧制为主,与此同时为了能够更加方便直接地管理皇族事务和服务皇帝。

也在明朝旧制的基础之上又增设一些符合满清统治者“口味”及“特色”的行政机构,使清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逐渐趋于完善。

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名词解释

作为清代前期最重要的辅助机制之一,“议政王大臣会议”在太宗、世祖乃至圣祖时期可以说是是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

纵观历史,从清王朝在偏于一隅的山海关外创立伊始,到满清统治者成功入关并定鼎中原,再到“康熙盛世”大门的顺利开启均不难捕捉到它的身影。举

个最明显的例子:尽管自康熙继位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被重视程度迅速下降,但每逢国家内忧外患或权力授受之际,它总是会在第一时间被以第一决策机构的身份重新呈现在上层统治者面前。

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得益于它的存在,处于“崛起”阶段的清朝中央行政机构这台“大机器”才能够更加平稳而又行之有效地运转起来。

除此以外,它所处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间接地反映出清王朝前期内部政权的发展状况。

看完以上这段简短的文字后,相信位于屏幕前的读者您一定渴望了解清代“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一重要辅政体制在当时的具体发展状况以及隐藏在其背后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那么,接下来笔者就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带领大家探究并学习一番关于清代“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时代特点以及历史缺憾。

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名词解释

01、从宏观角度来看“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发展史

自公元1637年(清崇德二年)被正式创建,直至公元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被彻底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一古老的辅政机制在清代可谓是整整运行了155年。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尽管史乘上明文标定“议政王大臣会议”是在崇德二年被真正确立为清朝中央辅政机关的。

但这一机制在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实际上就已经存在过与之相对应的雏形,史料《清史稿·刑法志》当中的一段相关记载便是最好的佐证:

太祖始创八旗,每旗设总管大臣一,佐管大臣二。又置理政听讼大臣五人,号为议政五大臣。扎尔固齐十人,号为理事十大臣。

由此可见,“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创建从某种意义上讲可直接追溯至努尔哈赤时期,因此,从这一角度上来看,它存在的历史绝对是远远超过了官方所记载的155年。

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名词解释

努尔哈赤画像

当然,就整个“议政王大臣会议”本身的权益大小而言,其实随着历史的进一步推移也大致呈现出了一个逐步递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