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官服颜色等级和图案 宋代不同颜色的官服职位区别(2)
宋朝官服颜色等级和图案
为了弱化武将权力,宋朝不断增添各种无用的文官机构。
比如赵匡胤设置的“枢密院”,还有赵光义时期的“中书门下”。这一系列举措,导致两宋一朝的“冗官”问题非常突出。
还有一个坏处则是,(Z-F)职能部门变多之后,原本1个人的任务量,却需要3-4个人来完成。
且各个部门之间没有细致的职能划分,反而拖沓行政效率,这也体现在了宋朝官品与职能太过混杂的现状上。
比如文臣之间还分为“正官”、“散官”。所谓“正官”,就是该官员隶属于不同部门,有着非常严格的上下级归属。
“散官”则是北宋皇帝们,刻意为了分化武将权力,而开设的虚职或者无用官职。
譬如,朝奉郎,奉直郎等等都是光有品级,却没有明确归属的官品,同时还细分为在京官员与地方官员。
武官与文官一样,也有这样的“正官”和“散官”制。
元丰改制之前,“正官”与“散官”的官服颜色混杂不堪。
到了元丰改制之后,宋神宗又详细区分了。如开封府仪同三司、金紫光禄大夫等较为严格的官员品阶,此时官服的颜色,还有细节上,相较于之前有了一些不同之处。
北宋杨亿:“故事,加散官至五品必以上闻。今朝散、银青犹关命服。
“散官”光有品级,实际只是虚职。而有些官员虽品级不高,但是手握实权。
出于个人地位、身份不同。元丰改制之后,宋朝皇帝会给这些立过大功的官员特赐“鱼袋”。
“鱼袋”便是佩戴于腰上的小荷包,共分为金、银两种不同颜色。
一般来说,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身穿官服,佩戴银色鱼袋。四品以上的官员,则是可以佩戴金色鱼袋。
因此,到了宋神宗一朝,又额外加了“鱼袋”,用来彰显官员的身份。
可能说到这里,就有同学会问了:每次都有数百位文武大臣面见皇上。那宋朝皇帝如何辨别哪位是文官,哪位是武将?
唐朝末年,各地藩王拥兵自重,导致唐朝对武将加恩泛滥。到了唐末和五代十国时期,各种将军、元帅遍地走。
赵匡胤为了区分武将与文官的不同,北宋建国之初,他便规定武将的官服颜色为紫色,并称为光禄大夫。
宋神宗时期,不同身份、地位的武将,在腰带上还有所区别。
高品级的武将,其腰带规格、材质,比低等级武将华美不少,加上武将不允许佩戴“鱼袋”。
这样皇上召见文武大臣时,就能通过各种对应的颜色,详细区分出文官、武官,及其个人品级了。
综上所述,历朝历代的官服,皆根据当时所处时代与环境的不同,细节上也会有不同之处。
宋代官服制度源于隋唐二朝,元丰改制之后,宋朝官服对应的颜色,又有了更加细微区分。
大体上,宋朝在于通过衣冠服饰严格的等级制度,继续巩固“君尊臣卑”的等级观念,宣扬皇权至高无上的封建糟粕思想。
不过从皇上到各级官员服饰不同,也对当时的社会与(Z-Z)制度起到很大的影响。
人们可以通过官服图案,花纹与颜色,详细分辨出官员的品级。
上述就是宋代不同颜色的官服职位区别以及宋朝官服颜色等级和图案的全部介绍,供大家学习了解!
下一篇:凯恩斯经济理论核心观点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