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改制前后区别 欧冠改制前后含金量(2)
欧冠改制前后区别
2004年的波尔图是最后拿到欧冠冠军的非四大联赛球队
从1997-98赛季开始,前几大联赛的亚军可以入围欧冠,到了1999-00赛季,排名靠前的联赛(1-3名)甚至有4支球队可以参与欧冠的角逐,而小国势力受到排挤,慢慢沦为了欧洲联盟杯的常客。
这种局面其实一直延续到今天,尽管普拉蒂尼时代一度增加了小国的权重,但是最近这块蛋糕又被几大联赛收回。
3.《博斯曼法案》助推外援禁令解除
赛制改革让比赛明显增多,名额重新分配让比赛水准提高,而在那段时间,促成“欧洲冠军联赛”一骑绝尘的因素,还有家喻户晓的《博斯曼法案》。
所谓开放球员的自由转会,直接提升了豪门的竞争力,这一点球迷们都很熟悉,但是开放欧战“3+2”外援禁令,也是助力欧冠腾飞的核心因素。
虽然早在1950年欧共体的条约中就有明文固定,在缔约国范围内,不能因为国籍因素限制劳动力的自由迁徙,但正所谓民不告官不究,欧足联在欧战中一直都有限制外籍球员的规定。
解除外援禁令后曼联在1999年拿到了欧冠冠军
每支参加欧战的球队,在场上最多派出3名外籍球员,最多还能加上2名符合条件的特例球员,而且大英四足协旗下球员不能通融,跨足协效力一律视为外援,这让很多豪门叫苦不迭,比如弗爵爷治下的曼联队。
博斯曼在1995年12月胜诉,一切沉疴旧律都被废除,所以1996-97赛季开始,欧战中就没有了所谓的外籍球员限制。自此之后,各支球队在人员安排上变得非常自如,比赛的观赏性大大增加,“欧洲冠军联赛”的品牌也进一步打响。
三.总结与展望
经历了1990年代的各类变革,欧冠才有了今天的架构,如今正赛层面已经16年没有大的变动,也足以证明这是比较成熟的模式。但是在春秋鼎盛的背后,一些问题同样显而易见,但是眼下似乎没有解决方案。
其中最根本的自然还是小联赛的机会被蚕食,欧冠从最初的百家争鸣到如今的精英盛世,本质上还是一门越做越大的生意。在既有利益蛋糕的分配方式固定之后,想重新破局几乎是不可能的。
上述的关于欧冠改制前后含金量跟欧冠改制前后区别的全面方法讲解,希望起一个抛砖引玉能解决您生活中的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