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三国志的作者是谁 三国志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内容(2)
导读:史书三国志的作者是谁,陈寿称刘备为“先主”,称刘禅为“后主”,不少人认为这与陈寿及其父亲早年在蜀汉的经历有关,其实陈寿这样做并非出于私义,而是陈寿历史观的另一
史书三国志的作者是谁
陈寿称刘备为“先主”,称刘禅为“后主”,不少人认为这与陈寿及其父亲早年在蜀汉的经历有关,其实陈寿这样做并非出于私义,而是陈寿历史观的另一个独特表达。
因为“主”的称谓不仅对蜀汉适用,对孙吴也是一样,《三国志》中刘备的传记是《先主传》。
刘禅的传记是《后主传》,孙权的传记称《吴主傅》,孙权之后的孙亮、孙休、孙皓三位皇帝的传记称《三嗣主传》。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王的传记称“世家”,其后帝王们的传记称“本纪”,除此之外者归为“列传”。
在陈寿之前只有2个人享受过特殊对待,一个是项羽,《史记》里有《项羽本纪》;一个是孔子,《史记》里有《孔子世家》。
人们称赞司马迁,认为他对项羽、孔子表达了尊重,陈寿在《三国志》里用“主”这个称谓,同样是值得肯定的。
“主”是什么呢?有人认为,它的意思是“先生”,所谓“主公”,就是“尊敬的先生”,所谓“明主”,就是“明智的先生”,但这样理解有些宽泛。
“主”的意思,除“家中的男主人”外,《康熙字典》里还有一条:“又大夫之臣,称其大夫曰主。”这种用法在春秋战国时代已较普遍,《左传·昭二十八年》成鱄对魏舒曰:“主之举也,近文德矣。”
于是,“主”衍生出“主上”、“主公”、“明主”等说法,其中“主公”、“明主”在三国时代已广泛使用,是臣下对君主及割据群雄的称呼,或者仆役对其主人的尊称。
如《三国志》法正传:“或谓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与“帝”、“王”相比,“主”这个称呼并不那么正式。
既表达了想说的意思,同时又可以将正统与非正统这种的严肃问题进行含糊处理,这个做法应该说是非常聪明和得体的。
上述的关于三国志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内容跟史书三国志的作者是谁的全部内容,供您全面了解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