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庙号年号的区别 古代谥号大全以及解释(2)
谥号庙号年号的区别
从唐朝开始,庙号的规则基本上就没人遵守了。唐朝所有的君主死后都有庙号,庙号也不仅仅是最初的那七个,变得五花八门。
此时大家开始从谥号里找一些字眼来作为庙号,比如仁宗、穆宗、英宗、明宗之类的,这些都是从谥号里找的字眼。
唐朝之后,后世王朝都学习唐朝,给每个帝王都上庙号。甚至连有些亡国之君都有自己的庙号,比如北宋亡国之君宋徽宗、宋钦宗,明朝的亡国之君朱由检,庙号明思宗。
商朝人要是知道自己发明的庙号被人后完成这样,肯定能活活气死。
不过我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却没有自己的庙号,毕竟他去世的时候新中国都建立了。他的后人虽然给他追封了庙号和谥号,但并没人承认。
其次看一下谥号,起源时间仅次于庙号。谥号起源于西周,可以说谥号和西周文化也有直接关系。
周人不像商人那样信奉鬼神之说,他们建立的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礼乐制度则更注重实用。为了限制君主的行为,他们发明了谥号。谥号和庙号一样,都是在君主死后追封的。
不过谥号和庙号不一样的是,每个君主死后都会有相应的谥号,谥号不全是好的,也有坏的。
后世会根据生前做的一些事,用一个字或者几个字总结一下。如果他们做的好事多,那谥号肯定谥号的。如果做的坏事做,那谥号肯定是坏的。
西周的谥号还是比较守规矩的,毕竟是他们发明的。像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等,这些都是好的谥号。不过周幽王、周厉王等,这些都是坏的谥号。拥有这些谥号的肯定都是昏君。
最初的时候,谥号都是一个字比较多,基本上没有两个字的。到了东周时,谥号开始出现两个字的。比如赵武灵王、秦昭襄王、秦惠文王等,这些都是两个字的谥号。
秦朝建立之后,不仅废除了庙号,也废除了谥号。因为秦始皇认为,谥号和庙号都是臣议君,子议父,这是对皇帝的不尊重。
西汉建立之后,同时恢复了庙号和谥号,谥号又开始再次使用。西汉皇帝的谥号还是比较特殊的,由于讲究以孝治国,所以皇帝谥号里基本上都会有个孝字。
比如汉文帝、汉武帝、汉景帝,他们正确的谥号是汉孝文帝、汉孝武帝、汉孝景帝,就是说谥号也是两个字。后世的很多王朝基本上都使用西汉的这个习惯。
不过此时的谥号要么是一个字,要么是两个字。不管是哪一种都能体现皇帝生前的所作所为,还是有褒有贬的。不过唐朝时,谥号出现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