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庙号年号的区别 古代谥号大全以及解释
谥号庙号年号的区别
全面的为大家介绍古代谥号大全以及解释和谥号庙号年号的区别的小经验,如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
庙号、谥号、年号,熟悉古代史的朋友一定会知道这几个名词。可以说,这几个名词是古代帝王的标配,很多君主都拥有自己的庙号、谥号以及年号。
不过这些东西虽然都和古代帝王有关,但他们的历史以及后来的发展完全不一样。
简单的说,庙号最后变得烂大街,谥号用字越来越好,而年号却越来越正规。现在我们看一下庙号、谥号、年号的大致状况。
先看一下庙号,庙号是这三种里起源最早的。庙号起源于商朝,君主死后后世子孙把他们放在庙中供奉的时候,由于不能直呼其名,所以要起一个称呼。
这个称呼是在庙中出现的,所以叫庙号。商朝之所以能出现庙号,和商朝的文化有关。商朝人重视鬼神之说,所以他们对祭祀先祖特别重视。这和后面的周朝有明显不同。
庙号虽然是对祖先的一种称呼,但并不是所有祖先都配拥有庙号。根据庙号的规则“祖有功宗有德”,只有那些功劳非常大的君主才有资格进入太庙。
到这里就能发现,最初的时候,但凡有庙号的君主绝对都是明君。毕竟没点功劳后世子孙都不让你进。这也能说明商人不妄议自己祖先,他们供奉有功劳的祖先,不过并不非议没有功劳的。
庙号分两种,祖和宗。一般来说,开国之君庙号带祖,守成之君带宗。进入太庙就能享受后世的供奉。而且最重要的是,庙号有名额限制。
商朝时规定,太庙中最多只能放七个庙号。这就意味着一个王朝不管有多少君主,最多只有七个君主配拥有庙号。
商朝灭亡后,西周建立,不过西周并没有使用庙号。之后的秦朝也没有恢复庙号,一直到西汉建立才恢复庙号的使用。
不过两汉时期,庙号使用非常规范,大家也一直遵守庙号的规则。两汉一共28个皇帝,只有七个皇帝有庙号,一个都不多。
因此,两汉时的庙号含金量非常高。曹魏时期,庙号出现了一个变化,不仅仅是君主能进入太庙。那些功劳重大的大臣也可以进入太庙,这种称为配享太庙。
配享太庙意味着也可以享受后世的供奉,这是对大臣最大的肯定。清朝的张廷玉因为这事还老是和乾隆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