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经验 > 历史典故 >

鉴真大师简介 人物鉴真和尚被誉为“日本文化的恩人”

作者:李青青 更新:2024-03-12 05:18:13 来源:领啦网
导读:鉴真大师简介,本文核心内容:人物鉴真和尚被誉为“日本文化的恩人”和鉴真大师简介的知识内容,继续往下看吧! 鉴真和尚:为弘佛法,六次东渡,被日本人誉为“日本文化的恩人

鉴真大师简介

本文核心内容:人物鉴真和尚被誉为“日本文化的恩人”和鉴真大师简介的知识内容,继续往下看吧!

鉴真和尚:为弘佛法,六次东渡,被日本人誉为“日本文化的恩人”!

鉴真大师简介

扬州自古繁华,而初建于南北朝时期的扬州大明寺,更是为这座文化名城平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

扬州大明寺之所以声名远播,原不在于它的悠久历史,而在于此寺中唐时期的住持鉴真和尚。对,就是那位年逾六十,双目失明,却依然坚持前后六次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

鉴真和尚凭借着强大的精神力量,以及对于信仰的无上坚守,登上了前往日本的船,在海浪的颠簸中默诵着经文。

他在中日文化的交流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时至今日,唐招提寺内供奉的鉴真大师坐像,依然尊享着人们的朝拜与崇敬。

(1)

鉴真和尚(688—763)俗姓淳于,出生在扬州的一户普通人家。

唐代的扬州城里佛教盛行,云集着来自各地的高僧。鉴真的家庭便充满了浓厚的佛教氛围,他的父母都是虔诚的居士,经常来到大明寺参拜。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鉴真和尚自小就对佛教产生了兴趣。他生性喜欢安静,善于思考,与其他的同龄孩子大不一样。

十四岁那年,他跟随父亲到大云寺拜佛参禅,竟然面对着端严的佛像落下两行热泪。大概是受到了某种感召,鉴真当即向父亲提出了出家为僧的请求。

起初,父亲认为这不过是少年鉴真的一时兴起,但又见鉴真的所言所行皆表现出其坚定的心志。于是,鉴真便在智满法师座下剃度,成了一名沙弥。曾经那个笃信佛法的沉静少年,舍弃了自己的俗家姓名,也舍弃了自己的世俗生活。

鉴真大师简介

四年后,年满十八岁的鉴真在道岸法师座下受菩萨戒。经过数年刻苦学习之后,鉴真跟随道岸法师来到了洛阳、长安。

勤奋好学的鉴真法师,这一路上上跟随众多名师学习佛法,从不拘泥于不同门派的见解。这种博采众长的求学态度,使得鉴真在短时期内就积累了丰富的学问。

待鉴真来到长安名刹实际寺之后,从高僧弘景处受了具足戒,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比丘。这一年,他才二十二岁,却已经摄取了非常广播的知识。

除了佛学之外,鉴真在建筑、绘画、医学等其他领域也有所建树,尤其是医学方面,更是造诣精深。

(2)

鉴真所跟随的几位法师,诸如文纲、道岸、弘景等,皆是律宗的传人。

律宗,乃汉地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它非常注重研习并传持戒律,而且还分为几个不同的派别。

鉴(Z-Z)要研究的是南山律宗,但他又不拘泥于一宗一派,而是融合了佛教各宗各派的理论,如法相、天台等宗的核心要义,均被鉴真法师所研习和吸收。

鉴真法师在二十六岁那年回到了故乡扬州,成为大明寺的住持。从此,扬州大明寺就成了鉴真弘传佛法的中心地带。

由于鉴真学识渊博、品德出众,并且又是继道岸、弘景等高僧之后的律宗传承者,因而,他在淮南地区很快便具备了极高的声望。

一方面,鉴真大师继续钻研佛教,除了研究律宗之外,还对佛学其他宗派进行了更为广泛和细致的涉猎;

另一方面,他讲经说法,修造寺院,剃度僧尼,并且还扶危济困,在鉴真法师门下受戒的僧徒达四万余众。

鉴真大师简介

四十五岁的鉴真大师成为扬州大明寺的方丈,以及淮南地区的佛教界(L-X)人物。一时之间,人们谈及律宗必会谈及鉴真大师。

而鉴真大师则依凭其影响力成为“独秀无伦,道俗归心”的律宗高僧,江北淮南地区也成为有唐一代的清净圣地。

(3)

鉴真大师的影响力,并没有局限在江淮地区,而他的佛学思想终究也没有局限于东土大唐。

随着日本遣唐使者的到来,鉴真大师的平静人生出现了一丝波动。这一切都要从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人的到来说起。

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人受日本佛教界的委托来到唐朝,希望延请大唐高僧前往日本弘法度众。

他们向鉴真大师讲起:日本虽然有佛法,但是缺少传授戒律的高僧,并且日本佛教戒律松弛,因而影响了佛教在日本的弘传。

因此,他们希望得到鉴真大师的帮助,并询问鉴真大师能否与他们一同前往日本弘法。

此时的鉴真大师已经年过五旬,但是为了弘扬佛法,他决定舍出自己的性命。于是,他征求在场弟子的意见,可是弟子们均沉默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