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经验 > 历史典故 >

孟子简介及人物资料介绍 孟子一生经历及代表作品(2)

作者:李青青 更新:2024-03-12 05:17:39 来源:领啦网
导读:孟子简介及人物资料介绍,在游历过程中,虽然孟子受到了列国的尊崇和礼遇,待遇比孔子那时候也强多了,可是他的思想基本没有被哪个国君推行,因为实际上完全做到“仁政”是

孟子简介及人物资料介绍

孟子简介及人物资料介绍

在游历过程中,虽然孟子受到了列国的尊崇和礼遇,待遇比孔子那时候也强多了,可是他的思想基本没有被哪个国君推行,因为实际上完全做到“仁政”是很难的。

经过二十几年的游历,没有啥实际成果,于是孟子归隐故土,和弟子们著书立说,写成了《孟子》一书。

说到《孟子》一书,大家应该比较熟悉。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等等经典名句都是出自《孟子》一书。

宋代大思想家朱熹把《孟子》,以及《论语》、《中庸》、《大学》并称《四书》。

《四书》是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的灵魂和基础,《四书》是宋代每年的科举考试必考的内容,也将孟子的地位推向了高峰,孟子成为儒家思想的代表,开始以“孔孟”并称。

到了元朝,更是追封孟子为“亚圣公“,“亚圣”之名便成了孟子的代称。

孟子简介及人物资料介绍

孟子一生虽然并非功成名就,但是为什么《孟子》一书却被封为儒家经典,孟子也被尊称为“亚圣”呢?接下来,我们说说孟子思想的几个关键点。

第一:仁者无敌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Z-Z)思想的核心。那什么是“仁”呢,其实就是“人心”。

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Z-Z),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

那怎么才能做到“仁”呢?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五点:

1、亲民。孟子主张统治者要“与百姓同之”,“与民同乐”;

2、用贤良。“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3、尊(R-Q)。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4、同情心。要求统治者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用推恩办法来治民。认为这样做便能得到人民的欢迎和拥护,从而达到“无敌于天下”;

5、杀无道之者,也是仁,而且是最大的仁。孟子要求对一切残民以逞的暴君污吏进行严正的谴责,力图把现实的社会发展到“保民而王”的(Z-Z)轨道上来。

虽然孟子的仁政理念并没有得到实施,但是并非纯属理论,如果要是从经济政策着手,对农业社会而言,百姓只要平安度日,得以养生送死无憾;

然后加以适当的教育,提升人论秩序的水平,国家自然会上轨道。但可惜在(Z-Z)年代,孟子的思想并没有得到各个诸侯国的实施。

第二:性善论

“人之初,性本善”虽然不是孟子的原话,但在孟子的伦理哲学中,“性善论”是他的一个标签,与荀子的“性恶论”相对。

梁启超认为孟子的“性善论”强调了教育的可能性,而荀子的“性恶论”强调了教育的必要性。

孟子以“性善论”作为人们修养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论根据,认为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的要求源于人的本性本心,有伦理学意义。

同时“性善论”认为通过学习人人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君子,又强调了教育的可能性,具有很大的的教育意义。

第三:因材施教

孟子也是一位教育家,孟子一贯以孔子的正统的继承者自居,他的教育贡献也是无与伦比的。他不仅授徒讲学,培养出了乐正子、公孙丑、万章等优秀的学生,还与弟子一起著书立说。

在教育方法上,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孟子的“因材施教”,提出了“易子而教”的传统教育方法。

当他的得意门生公孙丑询问有的君子为何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时,孟子说,父子之间由于感情深厚,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往往不严,对于儿子的一些错误和毛病也因为溺爱和骄惯而放任,从而使正确的教育难以为继。

所以,“父子之间不责善”,易子让别人来教育,既能从严要求,也能保持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伤害感情。

好了,简单介绍了孟子的生平和主要思想,接下来的文章,我将逐篇分享《孟子》的精彩内容。《孟子》一共分为七篇,每一篇再分为上下篇,所以就有十四个部分。

篇名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完章、告子、尽心。前六篇都是以人名来命名的,而只有《尽心篇》例外。

以上分享的孟子一生经历及代表作品及其孟子简介及人物资料介绍的全文内容了希望能帮助到您,同时也希望大家多来[『领啦网』]看看更多的生活经验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