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僧神秀渐悟成佛 神秀与慧能的偈语的意义(2)
禅僧神秀渐悟成佛
恰逢这时,半路竟杀出个“程咬金”。此人正是未来禅宗6祖,师弟慧能。
怎想到,这慧能寥寥一言,却让弘忍大为欢喜“就是你了。”以此传法。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没有任何意思,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世间本来没有尘垢,皆出于自心妄念,自心本来清净,为何还会沾染尘埃呢。
慧能一语道破悟性,想必已是大彻大悟。是为慧能顿悟之法。
直到弘忍大师圆寂之时,衣钵正式传承。
如此一来,“南顿北渐”之法,就此两分佛教之天下。
而败下阵来的神秀,前往江陵当阳山玉泉寺,以身示法,以此将渐悟法门,传递众僧,走上了漫漫弘法之路。
这一路,万千僧众慕名而来,为此修行。这一路,漫漫20余载。神秀势必要在往后余生将其法门发扬光大。
渐悟殊胜法门自此传递五湖四海,神秀盛名在众生间口口相传。“有一位禅僧叫神秀,他教导众生开悟之路。”
没想到,这一盛名,不经意间却传到了一位女者耳里。
自此,殊胜命运就这样再一次发生转折。
这位女者即是当代女皇武则天。
此时,神秀已是90之龄。女皇武则天遣特使,不惜万里来迎请,望大师能来长安相见。
神秀本想一心弘自己的法,更觉得师兄慧能更适合,也更有资格前去参见,本想推荐慧能师兄前去应诏。
怎想到,慧能却断然婉拒:”师兄神秀,仪表堂堂,天生更是菩萨相,禅法更适合在北方弘扬。”
如此一来,神秀只得接下应诏,起身进京。
没想到,进京之时,万千殊胜之情,竟让神秀倍感惊叹。
满城文武,王公贵族,商贾小贩,万千百姓在当阳山下云集,顶礼膜拜,望尘跪拜。这一副景象,就连外国使臣来访都无此殊荣,可谓空前盛大。
女皇武则天一番举止,更是令众生为之动容。
女皇请神秀入宫,可谓全程虔诚顶礼,亲身跪于地上,只为迎请神秀大师。
此时这一刻,佛教及神秀北禅宗的地位在唐代可谓一时无双,达至巅峰。一系列殊荣接踵而来,武后于当阳为此建度门寺,表彰神秀之功德。
在此之后,武后常常向神秀问道,寥寥一言,道尽心愿:“大师,愿你能担任国师之位。“
然而,神秀始终坚持苦修,一心只想着宣扬自己的佛法。再三婉拒了女皇。
这一首偈语,才是神秀心之所向,他自当要一生奉行,即使万千殊荣于一身,他也要处处勤拂拭。可谓,以自身修法验证了自身偈语。
直至百岁高龄,一生修习,于神龙2年,在天宫寺圆寂。
或许,也因这一首偈语,他未了自性,终究趋于没落,未成这六祖大任。后世之人却更喜慧能大师那“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至妙之言。
然而,在我看来,众生立于欲望凡尘,又有多少人能够一朝顿悟这“本来无一物”的真言呢?
这世上本无顿悟,这何处惹尘埃的一瞬,不正是那日复一日的处处勤拂拭才能量变引起那最终的质变么。
神秀”处处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的教导不正是像你我一般的普通人每天需要的自律么?
这即是神秀一生之风骨,以君共勉,以此顶礼。
以上分享的神秀与慧能的偈语的意义及其禅僧神秀渐悟成佛的全文内容,希望对网友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