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的一生简介和重要事件概括
韩信的一生简介和重要事件概括
小编为你介绍韩信的一生简介和重要事件概括的知识内容,接下来就是全面介绍。
韩信:磕磕绊绊,大起大落的一生,是军事天才却也是(Z-Z)弱能儿。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出生于淮阴,也就是当时的韩国,现在的江浙一带。韩信与樊哙、陈平、萧何和卢绾等并列为西汉的开国功臣,是古代著名的军事家、谋士。
在楚汉争霸时期,韩信先后帮助汉高祖刘邦平定魏、赵、齐等国。古人云:“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并将韩信称为“兵仙”,可见古人对韩信的崇拜与赞赏。然而这般聪慧和有计谋的大将军,最终落得了被宫女所害,诛三族的结果,十分可惜。
一、胯下之辱,忍一时风平浪静
韩信虽有韩国贵族的血脉,但在当时秦国灭了韩国后,韩信也就成了一名贫民。在韩信落魄之时,便寄宿在南昌亭长家里,相当于现在村长的家里。然而村长虽热情豪放,但村长夫人却格外嫌弃韩信。
一日,韩信来村长家吃饭,饭明明就放在桌子上,村长夫人却说已过饭时,不给吃饭。韩信当即认识到他们的用意,就不辞而别。当人失意时,喝水都会塞牙,碰巧在大街上遇到了一个屠夫。
屠夫看韩信背着剑,感觉此人只是装装样子,并无大本事,随即将韩信拦在街上,并挑衅韩信说:
“有剑,而不用,非大丈夫;汝若持剑刺我,乃真英雄,不然从我胯下爬过。”
韩信看了看屠夫,心想剑不只是杀人,还有指挥作用,更是将领的象征。当下,韩信心想:我若拔剑杀之,必定引来士兵的注意,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于是,韩信就蒙受了胯下之辱,有人嘲笑他,有人可怜他,但小诗文却认为他乃大丈夫:能屈能伸,忍辱负重,今后必定乃大丈夫尔,前途不可限量!
二、投奔项梁,献计却被拒之门外
秦王暴政,重徭役,加赋税。随之陈胜、吴广起义,项梁、项羽叔侄看秦气数已尽,带着楚国的希望,拥立楚怀王,随之起义。
此时韩信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项梁起义不久,韩信就投奔了楚军,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当兵,并在军队学习和研究兵法。军队环境和兵法书籍使得韩信在楚军当兵期间,研究出了许多(Z-Z)策略。
然而,光读书,读死书是没有用的,韩信急切地需要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当时正逢秦军大败,项梁自视秦国已败,便进军定陶,大胜夺得。韩信此时向在后方的项羽献计:认为定陶易守难攻,秦军轻易放弃,其中必定有诈,项梁应尽快撤出定陶。
然而,项羽看韩信官职较低,以轻蔑的眼神看着他,并将他轰出营房。最后,定陶之战正如韩信所言,是秦军计谋,引项梁进定陶,并将其团团围住,斩了项梁的头颅,将尸身悬挂在了定陶城墙上。
三、奔走汉军,大将才能初露于世
之后秦国已被各路诸侯大败,子婴也放弃抵抗,项羽进入咸阳后,烧毁阿房宫,封各路诸侯土地爵位。虽然刘邦在项羽入关中时有所阻挠,但项羽念之结义之情,将刘邦封为汉王,封地巴蜀。刘邦也认为现在项羽兵强马壮,自己还不敌他,便顺应了项羽。
然而多次献计却迟迟得不到重用的韩信,对项羽已失望至极,看见汉王刘邦正在招兵,随之加入汉军,前往巴蜀之地。
初入汉军的韩信,从零做起,但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刘邦当时的部下夏侯婴。夏侯婴将他引荐至刘邦,刘邦也就封了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小官,但韩信随后“大军前进,粮草先行”的计谋,加快了汉军的行军速度,节约了大量时间间,令刘邦对其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