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经验 > 历史典故 >

马相伯的生平及其贡献 马相伯创立了几所大学

作者:李青青 更新:2024-03-12 05:16:55 来源:领啦网
导读:马相伯的生平及其贡献,本文核心导读:马相伯创立了几所大学和马相伯的生平及其贡献方面的经验,接下来领啦网小编为网友介绍。 爱国老人马相伯:为中国创建两所顶尖大学,把自己比喻成

马相伯的生平及其贡献

本文核心导读:马相伯创立了几所大学和马相伯的生平及其贡献方面的经验,接下来领啦网小编为网友介绍。

爱国老人马相伯:为中国创建两所顶尖大学,把自己比喻成会叫的狗。

"我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如此悲壮的话语出自一位耄耋老人。

这就是马相伯。他的一生坎坷而心酸,活到四十岁了还浑浑噩噩的,直到耳顺之年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马相伯的生平及其贡献

马相伯,原名马志德,道光二十年(1840)4月7日他出生于江苏丹阳马家村,由于父母都是天主教徒,所以马相伯也接受了洗礼,并在后来来到了上海的教会学校学习。

同治九年(1870),马相伯在徐家汇大修院获得了神学博士的头衔。

马相伯的家境不错,他的父亲是商人,并且略通医术,还是一名医生,从小见惯了饱受病痛的人们,所以马相伯有着悲天悯人的思想。

马相伯的生平及其贡献

同治八年(1876),中国发生了一场特大旱灾"丁戊奇荒",这场旱灾持续了四年之久,陕西、山西、河南,直隶等省份灾情严重,江苏、安徽、四川等主要产粮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数以万计的灾民逃难至上海,马相伯听闻此事,立刻行动起来,倾尽全力筹集了二千两白银,对灾民伸出了援助之手。

可没想到的是,他反而遭到了教会的幽禁"省过"。马相伯悲愤之下,毅然脱离教会,开始从事外交与洋务运动。

在这段时间内,他先后游历了日本、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在这些国家的游历,大大开阔了马相伯的视野。

他看到日本维新变革的成效,内心深受触动,逐渐认识到国家富强之道,也看到了教育事业的重要性。

他深谙"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材为本;救才之道,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的道理,决意毁家兴学,建立新式学堂来培育栋梁之才。

马相伯的生平及其贡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以至耳顺之年的马相伯做出了一个令众人无比震惊的决定:他想捐出自己的全部家产—3000亩良田,以此作为兴办新式学堂的经费。

在当时,国外的大学中由富商出资组建的确实不少,甚至有些是享誉世界的名校,例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可在中国,马相伯却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上海南洋公学发生了轰动一时的"墨水瓶时间",引发了近两百名同学的集体退学。

在蔡元培的协调之下,章太炎先生的"爱国学社"接纳了一部分学生,让他们得以继续学习。

可是其他的学生怎么办,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失学吧。

以此为契机,马相伯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创办了震旦学院,并于1928年更名为了震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