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于连的人物形象分析 于连的性格特征及情节分析
红与黑于连的人物形象分析
正文核心介绍:于连的性格特征及情节分析和红与黑于连的人物形象分析的小经验,如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
《红与黑》:浅析人物于连,爱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结果。
假如于连生活在今天,他会做什么呢?让我们假设一番。长相清秀而又懂得拉丁文的他或许会是一名年轻大学教师,然而他天生自负,或许他更想做一名外交官。
他性格含蓄而又心思重重,所以使他显得忧郁。他甚至还有几分gay的气质,因为举手投足之间斯文中不免显得过分女性。
原谅以上的假设。当我假设今天存在这样一个于连时,“他”已实然的存在于我们的社会。
于连是千千万万个追求理想而茫然的现代人,于连是普通人,普通到在任何一所学府、一家公司或者(Z-F)的某个小科室里的都存在着无数这样的于连。
然而,为什么司汤达笔下的于连是如此非同寻常,他时而耀眼,时而黯淡;时而骄傲,时而自卑;时而雄心壮志,时而蝇营狗苟。
时而是那个于连,时而又不过千万于连中的一员。从《红与黑》的文本入手,我想从一个主题解读:爱情。
你爱的是春天/我爱的是秋天/春天是你的生命/秋天是我的生命。
你那绯红的面孔/像春天盛开的玫瑰/我这疲倦的眼睛/像秋日暗淡的光辉。
我应该向前一步/再迈一步向前 /那时我就跨上了/冬季冰冷的门槛。
假如我后退一步/你再迈一步向前/我们就一起跨进/美丽而炎热的夏天。
爱情恰如裴多菲的这首诗歌:两个生命体,一个像春天,一个像秋天。
如果各自向后退一步,那么只有在冰冷的门槛守望;如果彼此前进一步,就将在美丽而炎热的夏天发芽结果。
爱情是什么?如果纯粹从生理的角度说,不过是力比多的外在表现形式。
然而自古爱情就成为了人类生存中的主题词。
诗人歌颂她,哲人反思她,人们渴望她,像沙漠中的旅者,看到她像看到希望。
但是,爱情这朵盛开的花却多半像海市蜃楼。她美丽,但遥不可及;她自由,却充满羁跘;她是镜中花,更似水中月。
一个人能爱另一个人多久,连彼此自己都不能知晓,尽管海誓山盟总是说来好听。
爱情生来自由,自由的有些顽固,像《卡门》中卡门所唱“爱情是一只自由鸟,你不爱我我偏爱上你,如果你要是爱上我的话,你可就得小心了。”
爱情是不驯服的小鸟,她执着地自由飞翔。小鸟可以爱上一片树叶,树叶却要提防小鸟的爱情,因为美丽的小鸟总会飞去,栖息在另一枝头,留下寂寞的叶儿独自零落。
这个世界,爱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结果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