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僧现在比喻什么意义何在 现在苦行僧代表什么样的人
苦行僧现在比喻什么意义何在
小编为你介绍现在苦行僧代表什么样的人和苦行僧现在比喻什么意义何在的介绍,下面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高举右臂46年从未放下,被称"印度最牛苦行僧",后来怎么了?
《老子》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世间万物都有对立,有迷惘自然也有清明,有迷失者也会有坚定者,有半途而废者也会有始终如一者。
世上有这样一群人,内心含有坚定的信仰,为了心中信仰拒绝这花花世界的所有诱惑,在修行路上踽踽独行,他们就是"苦行僧"。
印度的苦行僧们
"苦行僧"现在被用来比喻内心拥有信仰十分节制的人,其实原意是指早期印度宗教里的一群僧人,他们的修行手段就是"苦行"。
苦行僧必须忍受许多剧烈的痛苦,通过克制自己的肉体欲望以求保持内心一直虔诚。
苦行僧能够忍受一切恶劣环境,做到"无我"及"无他",需要戒掉物质的诱惑,同时还要忍受肉体生理性的欲望,这样日复一日的自我磨练、自我修行。
印度是个宗教信仰十分浓厚的国家,自古以来印度就有许多苦行僧,苦行僧在印度受到相当的尊重。目前印度大约有五百多万的苦行僧,相当于一个丹麦王国的人口数量。
苦行僧们一生流浪在外,没有固定的住所,有时候在街头就可以看到,他们追求天人合一,通过每天吃苦和冥想,来达到精神境界的提升,希望自己的灵魂可以得到净化。
有时候在印度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外表脏兮兮的,其实就是苦行僧,他们吃的东西都是路上捡来的,经常几个月洗一次澡,有些甚至一生都不洗澡。
苦行僧们将自己的身体视为万恶的载体,一心想要通过身体上的自虐来得到解脱。
为了达到受苦的目的,有的苦行僧将自己放在火上烤着,有的将自己埋入土里,有的浸泡在冰水里,有的踩着钉子鞋走路,有的趴着走路,有的日复一日保持同一个姿势,有的还绝食......
据说这种苦修方式,是从释迦牟尼流传下来的,但是在释迦牟尼悟道以后就不再提倡这种方式了,然而依旧有许多人沿袭了"苦修"。
选择"苦修"的苦行僧们,大多意味着从此放弃世上的功名利禄和爱恨情仇,必须忍受剧烈的痛苦。
据说,在印度帕苏帕蒂神庙有一个很大的烧尸场,许多苦行僧都会在这里修行,每年还有许多外国游客特地来这里参观,甚至还会给他们钱财或者食物。
他们的行为在我们很多人眼里其实并不能理解,同样的,在印度有许多人尊重他们,也有很多人表示他们影响社会形象、不参与劳动、浪费社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