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经验 > 历史典故 >

在科举制度的发展史上首创殿试的创造者是哪位皇帝

作者:李青青 更新:2024-03-12 05:15:34 来源:领啦网
导读:在科举制度的发展史上首创殿试的创造者是哪位皇帝,文章导读:在科举制度的发展史上首创殿试的创造者是哪位皇帝方面的内容,一定能给您带来帮助的,一起来了解吧! 殿试这种考试是否多此一举?皇帝们不废除反加强

在科举制度的发展史上首创殿试的创造者是哪位皇帝

文章导读:在科举制度的发展史上首创殿试的创造者是哪位皇帝方面的内容,一定能给您带来帮助的,一起来了解吧!

殿试这种考试是否多此一举?皇帝们不废除反加强,有何玄机?

众所周知,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叫殿试,是由皇帝亲自拟题进行考试,重头戏是决出头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然后披红挂彩,骑马游街,无限风光,令人神往!

可是很多人不知道,殿试这一级的考试,从许多方面看都有点多余,完全可以废除,却因为某种原因,后世皇帝们对它越来越重视,越来越推崇。

在科举制度的发展史上首创殿试的创造者是哪位皇帝

一、殿试的产生:武则天的“随意性”与赵匡胤的“必要性”

科举史上的殿试由武则天首创,具体时间在公元690年二月。

那时候,武则天大权在握,准备在当年9月份称帝。可是李唐宗室众多子弟,以及忠于李唐的众多大臣都反对她,她决定亲自选拔一批忠于自己的后备干部,于是有了在神都洛阳紫微城的第一次殿试。

据《新唐书》记载,当时到洛阳参加殿试的考生达万人,考试持续了好几天。

但有一点,武则天的殿试随意性大,她并不想每年的科考都来一次殿试,并形成制度,而是有需要就来一次,没需要就算了。

武则天之后的唐朝皇帝,与武则天的做法差不多,所以殿试在唐朝始终没能制度化。

在科举制度的发展史上首创殿试的创造者是哪位皇帝

北宋初期,赵匡胤大刀阔斧地改革,在多个领域破旧立新,但他在开科取士时,对殿试这一级考试也不重视,更没有将殿试制度化的意愿。直到公元973年,发生了一件大事。

公元973年3月,科举考试结束,考生徐士廉对录取结果不满,重击皇宫门外的登闻鼓,向赵匡胤告状,说主考官李昉“用情取舍”,存在舞弊行为,要求殿试。

赵匡胤本就怀疑李昐有私,于是下令在落第士子中选195人,加上已考取的36人,一共231人重考。

结果,原来录取的36名士子中有10人落榜,原来落榜的195名士子中有101人上榜,徐士廉也在上榜之列。这说明前面的录取的确存在问题。

赵匡胤一怒而撤除李昉翰林学士之职,贬为太常少卿,并高调宣布:今后每次科举考试都要加上殿试这一环节,以防止考官作弊。

于是乎,殿试被制度化了,宋朝的科举考试由原来的二级变成了三级:解试、会试、殿试。

其实,李昉案最节省成本的解决方式是:选一个好的主考官,就行了,将殿试制度化没有必要。可是赵匡胤不这么想,他硬是把殿试变成了一种必要。

那么,接下来的明朝与清朝,会不会像赵匡胤这样重视殿试呢?

在科举制度的发展史上首创殿试的创造者是哪位皇帝

二、明清两代殿试制度的加强

明清时期,科举制由三级升为四级:童试、乡试、会试、殿试。殿试这一级考试继承了赵匡胤的做法,并有所加强。

殿试考试的时间只有一天,考试内容主要是策问,策问并不简单,既考知识,更考见识。比如朱元璋在公元1391年3月的策问中,表达了他的苦恼:

“少壮尽行,内骚华夏,外戍八荒。 牝马胎驹于行伍,旌旗连岁于边陲……今欲罢乘机,绝远戍,垂衣以治。 又恐蛮貊生齿之?不数十年后为中国患。”

意思是说,常年的边境(Z-Z),使得少壮都充实了行伍,损害了民力,影响到农业生产。朱元璋问考生们,他想罢战,又怕罢战后边境敌人得以喘息而发展壮大,该如何做?

有个叫黄观的考生给出的战略是: “屯兵塞上,且耕且守,于其来则拒之,去则追之。”深得朱元璋赏识,当即点黄观为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