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影响简单概括 科举制度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极其深远
科举制的影响简单概括
关于这些你知道吗?科举制度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极其深远和科举制的影响简单概括的小经验,下面为详细的介绍。
传承了十三个世纪的科举制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
无论是汉朝的察举制,还是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在选拔人才方面都差了一些公平。
动辄满朝诸公皆出身世家,庶族寒门子弟没有进身之阶。自从隋炀帝开创科举制后,经过唐朝、宋朝的完善,到明清时期,趋于顶峰状态。
从隋朝到清朝,科举取士的制度传承了十三个世纪,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极其深远。
一、 学而优则仕
任何制度的出台必定有一定的背景基础。隋唐时期,庶族地主阶层掌握的经济资源越来越多。当他们有了经济实力之后,他们对(Z-Z)也有了追求,他们需要有更多的话语权,他们迫切地希望有一种公平的环境可以让他们进入仕途。就在这种环境下,科举制应运而生。
科举制出现之后,门户之见有所削弱,庶族寒门子弟即使出身条件没有士族优越,但是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十年寒窗苦读获得进入仕途的机会。
只要符合报名条件,他们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和士族子弟公平竞争,再也不会出现士族子弟一家独大的局面。科举制或许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是相对前代的选官制度而言,公平性还是有很大保障的。
科举制让庶族寒门子弟有了追求和希望,他们可以有机会让自己和自己所在的家族更上一层楼,他们也可以为天下百姓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的心中少了许多对旧制度的不满情绪,他们可以和天下人一起建造美好家园,共享太平生活。
二、 加强中央集权
科举制出现之前,朝廷选官基本由世家大族所操控,比如九品中正制,世家子弟只要担任了中正官,就可以替朝廷给人才定品级。
时间一长,那些被定为上品的人才哪里还记得朝廷的恩德?世家大族将这张选官制度发展成打造关系网的利器,今天王家帮谢家,明天谢家帮顾家,一来二去,不是门生关系,就是姻亲关系。
本来世家都是以家族的形式独立存在的,结果却结成了势力错综复杂的一张大网,皇帝无论是想动谢家,还是王家,都不能只考虑一家,而得考虑很多家。皇权被世家所掣肘,甚至还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事情。
科举制出现之后,考生们不仅需要参加由各级主考官主持的各级考试,还得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才能通过最后一关。
考生们一旦成功考中进士,那就成了天子门生。皇帝与人才之间有了更直接的关系,而且这些人才都是散乱的,再也不像原来一般,只限于一些世家大族,皇帝有了更多的选择,皇权得到了保障。
三、 促进吏治发展
任何圈子或者个人,只要没有了竞争,那么就睡如同死水一般。科举制出现之前,世家大族们不需要考虑由庶族寒门子弟来和他们争夺(Z-Z)资源。他们可以一边当官,一边游山玩水,因为他们就算履职情况不够优秀,也很难被处罚,来来去去,都是他们世家大族的人。
魏晋时期,世家大族虽然也产生了很多人才,比如王羲之等人。然而他们的履职情况又如何呢?天下还未***,大量的百姓还生活得很贫困,他们作为朝廷的官员,却把大量的时间拿来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当然,这不是哪个人的问题,而是制度和环境的问题。
科举制度出现之后,世家子弟也有了危机感,一旦他们不尽职,随时有庶族子弟可以顶替他们。相比而言,庶族子弟憋闷了几百年,他们一旦进入官场,那真的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敢于进取,敢于为天下百姓发声,使得吏治情况得到了很大的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