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经验 > 历史典故 >

唐朝安禄山之乱历史背景 唐朝中期安禄山叛乱的事件(2)

作者:大东 更新:2024-03-12 05:10:37 来源:领啦网
导读:唐朝安禄山之乱历史背景,叛军图片 唐朝讨逆军队连吃败仗,名将封常清、高仙芝所率新军也被击溃,东都洛阳失守,国都长安前面只有潼关天险可以阻挡叛军了。 平原太守颜真卿

唐朝安禄山之乱历史背景

唐朝安禄山之乱历史背景

叛军图片

唐朝讨逆军队连吃败仗,名将封常清、高仙芝所率新军也被击溃,东都洛阳失守,国都长安前面只有潼关天险可以阻挡叛军了。

平原太守颜真卿、常山太守颜果卿兄弟已经在河北举兵抗击安禄山叛军,只要唐军主将哥舒翰能守住潼关,腹背受敌的叛军很可能遭到失败。

然而,玄宗急于打败叛军,收复洛阳,强令哥舒翰出战。哥舒翰没办法违抗玄宗的旨意,痛哭一场之后,只好带兵出战。

结果唐军在灵宝(今河南灵宝东北)中了叛军崔乾祐所部的埋伏,被叛军杀得大败。随后,崔乾祐攻克潼关,哥舒翰也做了叛军俘虏。潼关失守后,长安门洞大开,无险可守。

唐朝安禄山之乱历史背景

平原太守颜真卿画像

潼关失守的消息传到朝廷,朝中群臣大乱,唐玄宗在宰相杨国忠的建议之下,带上杨贵妃等后宫家眷及亲兵部队,连夜出长安到蜀地成都避难。

浩浩荡荡的大队人马到达马嵬(wéi)驿(今陕西省兴平市西约11公里处)时,扈从的六军将士由于愤恨奸相杨国忠乱政皇权,搅乱朝纲,淫威奸邪,放荡不羁,才引起安禄山叛乱,致使国家处于危难之中。

于是六军将士们剑指宰相而发动兵变,杨国忠在慌乱之中被杀死,兵变将士又将宰相的家眷以及他的亲信全部逮住斩首,又把玄宗皇帝的驻地团团围住,在外大声喧哗,叫嚣皇帝处死杨贵妃。

大有不达目的决不收兵之势。玄宗一看情况不妙,虽然兵变将士没把矛头直接指向自己,但是如不达所愿,双方僵持不下,后果不堪设想。

谁知道余怒未消的将士们还会有什么过激行为呢?唐玄宗想来想去,还是以自保为主,被逼无奈舍弃了爱妃杨玉环,命令自己宠信的宦官高力士动手。

在佛堂前的梨树上把杨贵妃吊死。兵变将士达到目的,愤怒情绪平息下来,马嵬(wéi)驿兵变就此结束。

唐玄宗在此次兵变之后,情绪不定,思想起伏,痛心不已,肝胆俱裂。急忙召集余下的大臣和亲兵部队,起驾赶往成都。沿途百姓拦马请留,玄宗命令太子李亨留下来收拾局面。

太子李亨分道北上灵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太子李亨担负起消灭叛军,光复两京收复国土的重任。

唐朝安禄山之乱历史背景

756年7月12日,太子李亨在灵武城南楼即位称帝,改元至德,是为唐肃宗,玄宗被尊为(T-S-H)。玄宗时代结束,李隆基在位43年。

762年(宝应元年)4月,唐玄宗与世长辞,享年76岁,开元盛世和他的开创者一起成为尘封的历史。

上述的关于唐朝中期安禄山叛乱的事件、唐朝安禄山之乱历史背景的全面介绍了,希望给网友们带来一些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