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属于哪个时期的文化 仰韶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源头
仰韶文化属于哪个时期的文化
一篇小知识,与您分享仰韶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源头和仰韶文化属于哪个时期的文化方面的知识,继续往下看吧!
追寻中国之前的中国:仰韶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源头!
从史料记载的黄帝(黄帝时代处于仰韶文化中晚期)开始,直至北宋,沿黄河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一直走在中华民族的前列,华夏文明的(Z-Z)、经济、文化中心也一直在沿黄地区。可以说,黄河滋润的中原大地,连同土地上孕育出的农耕文明,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基础。
01黄河流域是古代农业的源头
绵延万里、奔流不息的黄河,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繁衍的沃土和文明的孕育之地。《孟子·滕文公上》曾记载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
农业是文明之母,可以说,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黄河流域农业的起源,奠定了农耕文明的基础。
中华文明以农耕文明为基础,最早体现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种植粟和黍。在中国古代主要粮食作物中,粟和黍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粟黍作物是中国起源的重要农作物,使得我国也逐渐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农业起源地。
据相关资料显示,黄河流域是最早栽培粟和黍的地方,是种植这两种作物的旱地农业起源的大温床。粟,俗称“谷子”,脱壳之后称“小米”。黍,也称为“糜子”,去皮后称“黄米”。
粟黍的作物习性与黄河中上游的生长环境完全契合,其耐旱、耐瘠、生长力强的特点,也使其在黄河上游的山地边缘地区,被栽培、起源之后迅速向西传播。
大约在西周以前,中原地区的农业种植就主要以粟黍为主。春秋到汉代时,中原农业作物已有“五谷”“九谷”之说。故此,中原人又被称为“粮食之民”。
黄河流域河南境内的土壤主要是黄土,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作物营养元素,具有一定的天然肥力,不需要进一步分化,即可生长植物。
用木、石等简单的工具就可耕作,加上土层深厚,便于保墒蓄水,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中原地区最适宜于人类获取生活资料和发展生产,故而在这里最先发展起了原始农业。
“中国农业的起源与发达、农业技术的发明与创造、农业的制度与理念,均与河南密切相关。” ——这是相关学者在谈到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时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完全符合中国农业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发展的实际。
现今,河南早已是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全国小麦主产区,“中国粮仓”地位举足轻重,已然形成“中原熟,天下足”的粮食供给体系。这也充分说明,黄河流域河南境内,自古至今,都是最适宜农作物生产的地方。
02仰韶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源头
仰韶文化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文化,是刀耕火种的代表,是中国史前文化之巅峰,中国农耕文明的起源,点亮人类早期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期的重要文化,也是新石器时代的开端和标志。制陶业、农业、家畜饲养业和磨制石器制造业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要素。
仰韶时期的人们过着以粟作(或称为旱作)农业为主,畜牧、渔猎和采集为辅的定居生活,展现了从“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的史前社会变迁。仰韶文化时期的生存环境、居住模式、村落形态、经济手段、日常生活等文化形态,是原始社会到氏族社会、渔猎文明向农耕文明过渡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