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去世为何赵匡义能夺权 柴荣刚病逝赵匡胤就用计夺权
柴荣去世为何赵匡义能夺权
为大家介绍柴荣刚病逝赵匡胤就用计夺权和柴荣去世为何赵匡义能夺权的相关知识,接下来『领啦网』小编为网友介绍。
后周显德六年,世宗柴荣(又称郭荣)亲统大军北伐契丹,欲收复燕云十六州,不料身染重病,回师京城后不久病逝,其子柴宗训继立为帝,是为恭帝,年仅7岁。
赵匡胤
赵匡胤青年时,他曾赋《咏日》诗,以言己志:“欲出未出光辣挞,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赶却残星赶却月。”表达了自己远大的抱负与豪情壮志。
后汉时,赵匡胤应募从军,投奔在枢密使郭威帐下。乾祐占四年,郭威于澶州发动兵变,随即统领所部闯入开封,后汉隐帝为乱兵所杀,郭威遂取代后汉,建立后周。
此次**,赵匡胤积极参与并拥戴郭威为帝,功绩卓著。事成之后即被授予东西班行首,典掌禁军。
郭威养子柴荣任开封府府尹后,又改授赵匡胤为开封府马直军使。郭威病故,柴荣继位,不久擢升赵匡胤为归德军节度使,成为禁军高级将领。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当时主政的符太后毫无主见,听说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后问计于宰相范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
范质暗思朝中大将唯赵匡胤才能解救危难,不料赵匡胤却托言兵少将寡,不能出战。范质只得委赵匡胤最高军权,可以调动全国兵马。
公元960年2月2日,赵匡胤统率大军出了东京城。
赵匡胤
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赵匡胤统军夜宿距开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兵变计划就开始了。
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
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这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醒的赵匡胤身上,并皆拜于庭下,呼喊(W-S),遂拥立他为皇帝。
赵匡胤却做出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
拥立者们一齐表示“惟命是听”。
赵匡胤就当众宣布,回开封后,对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反命令者族诛。
进入城中,将士们遵从赵匡胤之令,秋毫无犯。守城的后周军将,不敢轻举妄动,唯有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闻讯,骑马径自皇宫内廷疾驰而出,欲集结部众负隅顽抗。
当其行至街上,被王彦升察觉,遂紧随某后,直追至其家中,将其家人全部杀死。赵匡胤入城,登上明德门,命令兵士各返回所属军营驻地,自己也回到原来的官署。
赵匡胤
不多时,诸将领簇拥着范质等后周朝廷要员来到赵匡胤官署。赵匡胤一见他们,顿时痛哭流涕,呜咽道:“违负天地,今至于此!”
范质等人还未及对答,军校罗彦环却手按利剑,厉声说道:“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
范质等人面面相觑,无计可施,只好屈身退至阶下,列队朝拜。
随即,赵匡胤于官署堂上召集文武百官,依据每人功劳高下确定入朝列班次序。
翰林承旨陶其不毂自袖中取出事先写好的禅位制书,当众宣读,称柴宗训退位,由赵匡胤即皇帝位。
随后,宣徽使引导赵匡胤下堂,来到庭院中,面向北方行拜礼。
又引他出官署入宫中,进崇元殿,更换朝服,头戴衮冕,正式登基称帝,是为宋太祖。另又将柴宗训及符后等人迁至西宫,去其帝号改称郑王,而尊符后为周太后,后周历史至此结束。
次年正月,赵匡胤下令大赦天下,改元建隆,仍定都于开封。因他曾于宋州出任过归德军节度使,故以“宋”为国号,史称北宋。
其后,赵匡胤对有功官吏将士,分别封官授爵,给予赏赐。以石守信为归德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以王审琦为泰宁军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其余禁军诸将领亦分授官职,并兼领节度使。
朝廷各重要官署机构均重新任命长官,从而建立起宋朝的统治秩序。与此同时,他又遣使向各地郡县、藩镇通报称帝换朝之事,希望他们改弦易辙,归顺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