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经验 > 历史典故 >

三公九卿是什么朝代的制度 在不同朝代分别指代哪些职位

作者:大东 更新:2024-03-12 05:10:35 来源:领啦网
导读:三公九卿是什么朝代的制度,这些你知道吗?在不同朝代分别指代哪些职位和三公九卿是什么朝代的制度方面的经验,下面为详细的介绍。 位列三公,在古代可以形容一个人很有能力,在朝堂上前途

三公九卿是什么朝代的制度

这些你知道吗?在不同朝代分别指代哪些职位和三公九卿是什么朝代的制度方面的经验,下面为详细的介绍。

三公九卿是什么朝代的制度

位列三公,在古代可以形容一个人很有能力,在朝堂上前途无量,同时也昭示着此人是朝廷重臣。

中国古代封建史漫长而悠久,“三公”这个称呼,也在朝代的更替和历史的演变中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几乎在每个朝代,“三公”所指代的官职都各有不同。

那么,“三公”在不同朝代具体是指的哪三个职位呢?

或许一提到“三公”,我们会首先想起一个耳熟能详的词,三公九卿。继而会想到首创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

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从制度层面来讲,的确是是秦朝开了先河,但是追溯“三公九卿”的根源,从夏朝也能看到痕迹。

《礼记》记载:“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设四辅及三公,不必备,惟其人。言使能也。”

可见,从夏朝开始,已经诞生了三公九卿的概念,甚至这一概念也被放到朝堂官职中,且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

三公九卿是什么朝代的制度

到了商周时期,“三公”也同样被重视和提起。根据《史记·殷本纪》所记载:“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

这里的西伯昌,就是西周的创始人西伯侯姬昌,包括后面他有雄厚的实力讨伐商纣,也离不开他本身位于“三公”的地位。

周朝建立之后,除了周天子之外,朝堂设“三公六卿”。《尚书·周官》记载:“立太师、太傅、太保,兹为三公。”

到了这里,“三公”所指代的就是太师、太傅和太保。除了保障“三公”处理朝廷政务最高官职的权力外,还下设“六卿”,负责帮助“三公”打下手。

到了春秋战国,“三公”不管是职位还是实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春秋时期,由于各诸侯国自发改革,之前“三公”的职权不再依旧沿用,“太保”被摒除于三公“行列”之外。

而太师、太傅仍然存在,却不如同以往掌控实权,对于掌权这块来说,含金量委实有些缩水了。

三公九卿是什么朝代的制度

而到了战国时期,“三公”所指代的职位有了新一番的改头换面。

原来的太师、太傅、太保全都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司马、司空、司徒。

这时候的“三公”,貌似也并不能拥有最高的权势和地位,如《通考》所记载:“司马主天,司空主土,司徒主人。”不同的职责,掌管着各自不同的领域,“三公”也有各自的专责。

然后就到了秦朝。秦朝时的“三公”,就是指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这三个官职可以说是朝廷权力的中枢,协助皇帝处理朝政。

西汉是以丞相(大司徒)、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为三公。

西汉从公元前119年开始正式设立大司马,一般大司马这个官职兼挂大将军的名号,例如汉武帝时期的卫青、霍去病,他们本来是大将军,后特加号“大司马”;

还有历经汉昭帝、汉宣帝多朝官拜大司马的霍光,人们提起他都尊称一声“大司马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