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的字为什么叫伯符 孙策的个人生平事迹介绍(2)
孙策的字为什么叫伯符
建安五年(200)孙策带军东进豫章,豫章太守华歆闻风而降,孙策将刘繇的灵柩带回归葬,这一行为受到了王朗的高度评价与赞赏,且孙策治军有方,所到之处广受江东百姓的拥戴,地方官员闻其作风也颇为信服,到此时江东大部分地区已基本平定。
眼看着孙策高楼渐起,一位意气风发军功赫赫的少年枭雄即将叱咤而出,没曾想,天有不测风云,孙家如同中了魔咒一般,如同他的父亲孙坚一般,风华正茂的孙策在丹徒山打猎的途中被刺客一箭射中脸颊,在护卫协助下刺客均被杀死,但孙策的伤势却不见好转。
匆匆返回的孙策伤势积重难返,生死无常非人力能回天,自知将不久于人世的孙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还惦记的一件大事,那就是江东的基业。张昭和孙权被秘密召入帐中,两人步入帐中看见面无人色的孙策已经明白大半,孙策把张昭叫到身前,叮嘱部下一定要守住三江以观成败。
长兄如父,看着奄奄一息的哥哥,年幼丧父的孙权不由得又回想起了父亲去世的场景,难掩心中的感伤“哥哥孙策当年力挽狂澜以一肩之力扛下孙家基业,现在哥哥垂危之际,我也已成人,必定要为哥哥报仇,尽心尽力辅佐侄儿孙绍以慰哥哥和父亲在天之灵!”
和张昭交代完,孙策立刻把弟弟孙权唤到跟前:“举江东之众,决机两阵之间,与天下争锋,卿不如我;选贤举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已经九岁大的孙绍没有成为孙策托孤的对象,反而是弟弟孙权成为了下一届江东部众的领导人,打破了父死子继的常规惯例,在儿子已经九岁大的情况下,孙策出人意料的传位给了弟弟,这种胸襟和战略眼光令人钦佩。
孙权成功登基称帝后,追封哥哥孙策为“长沙桓王”。东吴的政权奠基有一大半是孙策的功劳,孙策在位期间战功赫赫,军队作风严明,东吴的大片(L-T)都是孙策真刀实枪打出来的。
在民生上,大力鼓励农桑,轻徭薄赋,深受当地百姓的拥护;而孙策也拥有独一无二的人格魅力,对手许贡曾评价孙策说:“孙策骁雄。”曹操也说:“猘儿,谓难与争锋。”由此看来,孙家的顶梁柱不愧是承上启下,肩挑两头的名副其实的小霸王!
上面(「领啦网」)为您介绍的孙策的个人生平事迹介绍和孙策的字为什么叫伯符的具体介绍,供网友们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