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经验 > 历史典故 >

天末怀李白杜甫翻译与赏析 天末怀李白古诗诗意讲解

作者:李青青 更新:2024-03-12 05:09:16 来源:领啦网
导读:天末怀李白杜甫翻译与赏析,关于天末怀李白古诗诗意讲解和天末怀李白杜甫翻译与赏析的相关经验,具体详情如下: 深秋时节,杜甫想起李白,写下一首五律,语出肺腑,字字深情! 众所周知,杜

天末怀李白杜甫翻译与赏析

关于天末怀李白古诗诗意讲解和天末怀李白杜甫翻译与赏析的相关经验,具体详情如下:

深秋时节,杜甫想起李白,写下一首五律,语出肺腑,字字深情!

众所周知,杜甫是李白的迷弟。

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744年,在此之前,杜甫虽也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种不朽名句,但在被誉为“谪仙人”的诗坛大佬李白面前,只能算是初出茅庐的小子。

有人说,以李白的狂放,其实是看不上杜甫的,但是从他们后来的两次相约会面来看,显然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

若非两人意气相投,又怎会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两次相约,三次见面?

杜甫的骨子里也有文人的清高骄傲,若是李白真的看不起他,他又怎会在分别后的几十年里,一直怀念着李白?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今天要讲的这首诗是杜甫在深秋所写,语出肺腑,字字深情,千百年来感动无数人。

《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天末怀李白杜甫翻译与赏析

这首《天末怀李白》写于公元759年,正值安史之乱,两人的境遇都不好。

李白因为加入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以“附逆罪”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在湖南一带漂泊。

而杜甫当时因不满时政的污浊,弃官而去,流寓秦州(甘肃天水一带)。

在写这首诗之前,杜甫还写过两首《梦李白》,“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我们都知道,古代交通不便,消息滞后,更何况又逢战乱,正如杜甫在另一首诗《月夜忆舍弟》中所言,“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所以我们会发现这里其实存在着一个时间差。

李白是758年的冬天开始流放夜郎,759年的春天便被赦免,但是当时的杜甫还没有收到李白遇赦的消息。

他一直以为对方还在流放途中,“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显然这是一个误会,但也正因这个美丽的误会,让我们感受到了杜甫对李白浓浓的思念和担忧之情。

而写这首诗时,他已经收到好友被赦免的消息,但依然心存忧虑,于是便有了这首《天末怀李白》。

天末怀李白杜甫翻译与赏析

诗歌首联以“凉风”起兴,营造了悲凉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古人通常称“秋风”为“西风”、“金风”,“西风”本就够凄凉萧瑟了,但是诗人这里的“凉风”更进一步,一种深深的寒意扑面而来。

一切景语皆情语,可以想象远在西北天涯的诗人此时心境该是多么愁苦。

自身沦落,困顿凄凉,却依然挂念着远方的友人,“君子意如何”,一个问句,看似轻轻一点,实际包含了万千情意,将诗人的一片真情完全不走样子地表达了出来。

接着的颔联,“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进一步突出了关切之情。

古人多以鸿雁传达信息,彼此不能相见,本就是一大恨事,又因为江湖多险,鸿雁不到,消息断绝,无形中又增添了一种苍茫惆怅之感。

开头两联看似出语平淡,却极自然又极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思念和担忧之情,如出肺腑,动人心弦。

天末怀李白杜甫翻译与赏析

再来看颈联,“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表面上是指李白被贬是被人诬陷,实际上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

杜甫此前因为上疏营救房琯一事而被唐肃宗弃用,心中自是不平。

他一向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然而却始终不得志。

而李白也同样是怀才不遇,甚至更加不幸,遭人妒忌,贬谪异乡。

诗人在为李白的不幸遭遇抱不平,又何尝不是在抒发自己心中的愤懑之意呢?

这两句是诗人饱经忧患后的痛悟,也是古代很多读书人的写照,所谓“诗穷而后工”大概便是如此吧。

最后尾联“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是诗人的想象,又引用了屈原的典故,与颈联相呼应。

古代被谗放逐,命运多舛的文人绝不止屈原一人,但诗人为何偏偏却选中了他呢?

一来屈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历来被文人视为(L-X);二来当时李白正在湖南一带漂泊,此处正是屈原被放逐之地。

他想象着此时的友人,应该投诗于汨罗江中,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心中的孤愤。

天末怀李白杜甫翻译与赏析

整首诗到此结束,但是诗人对友人的牵挂怀念,却如江水般,滔滔不尽。

清代文人屈复评价这首诗“文章知己,一字一泪”,我深以为然。

正因两人互为知己,杜甫深知李白心中的痛,所以他才能写出如此真情实感的诗作,一字一句仿佛从肺腑中镂出,千年来感动无数人。

以上就是天末怀李白古诗诗意讲解、天末怀李白杜甫翻译与赏析的方法介绍,大家作为一个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