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肠题凑出现在什么朝代 汉代黄肠题凑最早出现
黄肠题凑出现在什么朝代
小编为你解答黄肠题凑出现在什么朝代的相关话题,下面领啦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黄肠题凑”是战国时期到西汉时期,帝王陵墓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肠题凑”是帝王以及少数诸侯,功臣贵戚,才能享受的最高规格的墓葬。
但是由于工序太过复杂,工程浩大,(L-M-S-C),以至于后世都无法找到制作材料。所以在两汉之后,黄肠题凑也就销声匿迹了。
什么是“黄肠题凑”呢?这一词汇,最早出现在《汉书-霍光传》中,
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太中大夫任宣与侍御史五人持节护丧事,中二千石治莫府冢上。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箧,璧珠玑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臧椁十五具。
霍光死后,就是采取“黄肠题凑”的墓葬制度。什么是“黄肠”呢?就是以柏木黄芯做外椁,柏木去了皮就是淡黄色。
此处用料都是长条形,就是将无数柏木黄芯木条,统一以一头向内,呈辐射状堆放在棺椁周围,黄肠,就是指材料的颜色和形状。题凑,是指堆放的样式。
为什么非要用柏木呢?因为古人对柏木有特别的喜好,甚至是崇拜。中国在墓地使用柏木,也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六书》解释说,
柏,阴木也。木皆属阳,而柏向阴指西,盖木之有贞德者,故字从白。白,西方正色也。
古人墓地多种柏树,或者以柏木为棺椁,就是希望死者灵魂以柏木为栖息之地。而且柏木生命力顽强,凌霜傲雪,象征着清正高洁的品德。柏树寿命长,木质细密,不易腐烂。
棺椁用柏木,也是古人寄托对死者长眠不朽的愿望。而黄肠题凑,无疑是将墓葬用柏木习惯,发挥到了极致。
黄肠题凑这一墓葬制度,兴盛于西汉,目前考古界认为,已经发掘的黄肠题凑墓葬有14座。
西汉前期的黄肠题凑,制作比较粗糙,全部都是平铺叠垒,不采用卯榫结构,采用藏横向压的方法连接。
而到了西汉中期以后,黄肠题凑的制作比较考究,柏木开始去皮,甚至开始用卯榫进行连接。
西汉晚期大葆台汉墓一号墓,采用的柏木多达15000根,堆积起来高达三米,直至墓顶。
而且内部设有回廊,以及前后室。在结构上更具独特性,被认为是黄肠题凑的成熟形态。
东汉中后期的黄肠题凑,已经由木质改为石质,柏木也被黄肠石所取代。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黄肠题凑,可以说,这时的黄肠题凑墓葬制,已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西汉为何大兴黄肠题凑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由于原始的灵魂观的影响。
秦汉时期的人们比较相信灵魂不灭的观点,他们认为人死后,灵魂居于墓穴,他们深信墓室是死者在阴间生活的某种折射。
于是,他们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建造奢华的墓地,以供死者的亡灵安息。
第二、就是西汉的经济比较发达。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实行了一系列恢复生产的休养生息的政策。接着在几代皇帝的努力下,先后出现了文景之治、汉武盛世等繁荣局面。
在汉武帝时期,经济已经达到了鼎盛,汉朝也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帝国。
经济的繁荣,为上层贵族阶级实行黄肠题凑的墓葬,提供了经济基础。另外,雄厚的经济基础,也带动了其他行业,比如手工业、农业、林木业、交通运输业等的发展。
这些行业,为黄肠题凑墓葬的修建,提供了原材料以及运输上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