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真正死因 慈禧太后是啥时候死的(4)
慈禧太后真正死因
老古话常说:好汉架不住三泡稀。
拉肚子是够难受了,但慈禧还有些贪嘴,吃了辣椒,直接就引发了胸痛,整晚整晚睡不好觉。
“昨少食秦椒,与胃气相搏,以致胸隔发辣作疼,夜寐未能安睡,身肢力软。”(《清太医院档案》)
十月,是个非常特殊的一个月份。
因为在这个月里,慈禧还劳心劳力参加了诸多庆典,朝廷政务也一点没耽误。
比如说,十月初是慈禧的生日,她举行了七十三岁寿辰庆典。
白天,她要出席庆典,接受大臣们的祝贺。
晚上,她还要去颐年殿看贺寿大戏,每次都看到了大戏散场。
这个庆典持续了六七天,慈禧就这么连轴转了六七天,玩得那叫一个痛快。
虽然参加庆典,不是什么劳心劳力的工作,但精气神还是有损耗的。
中年人这么玩都撑不住,更别说身体欠安的古稀老人了。
庆典结束了,该好好养着了,但慈禧并没有好好养着,而是忙朝政去了。
当时,太医已经明确告诉她光绪病危的消息,慈禧自然要早做准备。
慈禧虽然给我们民族带来了非常多苦难,但是,能当上太后,说明她还是有一点本事的。
她本人性格强势,非常不喜欢混乱。
所以,当得知光绪病危,慈禧就已经在思考如何稳住大臣,并安排挑选下一任皇帝的事情了。
所有事情堆到一起,处理起来,非常耗费心力。
因此,到了十月十五,慈禧的病情又恶化了。
她开始“周身疼痛,面目发浮”。
但太医认为,此时,慈禧的病情虽然复杂加重,但也远不及濒临去世的光绪。
十月二十一日,光绪去世,慈禧的病症又再度加重。
但是,她仍旧撑着身子,从早上六点开始处理光绪的身后事。
这件事,被清晰记载于《慈禧外记》之中:
“太后仍于六点钟起床,处理朝政。至午时太后方饭,忽然晕去,为时甚久,其根则由于夏间病痢太久,体气大伤也。”(《慈禧外记》)
当天,太医们几次进去看诊,对躺在床上的慈禧都束手无策。
而慈禧看着太医的面色,直接开始交代后事:
“现予病势危笃,恐将不起。嗣后军国政事,具有摄政王裁定。遇有重大事件,必须请皇太后(光绪的皇后隆裕)懿旨者,由摄政王面请施行。”
未正三刻,慈禧离世。
从上述分析来看,慈禧的去世,虽然显得仓促,但一切都有迹可循。
第一,慈禧的身体一向不好,在光绪三十四年十月,病情加重的情况下,还劳心劳力,接连熬夜参加庆典、谋忙于朝政。
第二,慈禧已经是73岁的年纪,放在现代也算是年迈的老人,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心力交瘁而死,也不无可能。
第三,光绪的死,多少对慈禧有些影响。或许是悲痛,或许是大喜,定好下一任皇帝,紧绷的精神放松,以至于身体轰然倒塌。
所以,我认为,慈禧的死亡,应该是寿命到了。
她死于老,死于慢性病,但归根到底,还是“时辰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