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为何被移除教科书 扁鹊从教科书中消失了吗(4)
导读:扁鹊为何被移除教科书,第三,成都出土古墓,冲击人们对扁鹊的认知。 扁鹊真实性的存疑,最有力的证据,还要数考古文物的出土。 2013年,成都出土天回镇老官山汉墓。 2014年
扁鹊为何被移除教科书
第三,成都出土古墓,冲击人们对扁鹊的认知。
扁鹊真实性的存疑,最有力的证据,还要数考古文物的出土。
2013年,成都出土天回镇老官山汉墓。
2014年、2017年,专家们分阶段将出土文物的基本情况发表简报。
这个天回镇老官山三号汉墓,一共出土951 支医简和一尊制作精良的人体经穴漆人。
从上面的字体来看,有隶书、有小篆,应当出自不同时期,不同人之手。
在医简里,多次记载了“敝昔”,专家们普遍认为“敝昔”就是指“扁鹊”。
因此,“敝昔”等同于是对医简的身份做出了解释。
可是,如果这些医简都出自扁鹊之手,那么又要面临一大堆问题。
同一时间,扁鹊出现在不同国家不同地点行医;
扁鹊的行医时长,跨度上百年;
更有甚者,曾经那个“讳疾忌医”的齐桓侯,居然对扁鹊加官进爵。
这样的事件矛盾、事件矛盾,严重冲击着人们此前对扁鹊的认知。
而且,不同史书中,对扁鹊形象和性格的记载,相差太大。
比如,在《扁鹊见蔡桓公》中,扁鹊是个随心而治的人,蔡桓公不听劝,他就不主动治疗,并在发现蔡桓公药石无灵时,主动跑路;
但在《战国策》中,扁鹊见秦武王不听劝告,便预言秦国兴衰,和说客一样,力劝秦武王要接受医治,根本不像一个随心而治的医者。
《战国策·卷四·秦》:“医扁鹊见秦武王, 武王示之病, 扁鹊请除。左右曰: ‘君之病在耳之前, 目之下。除之, 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 ‘君与知之者谋之, 而与不知者败之。使知秦国之政也, 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这前后性格相差悬殊,让人不得不产生怀疑:扁鹊,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