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昏庸为什么没人篡位 诸葛亮为什么不废掉刘禅(2)
刘禅昏庸为什么没人篡位
次年,刘禅以姜维为卫将军,录尚书事。
费祎权位在姜维之上,可以限制姜维,尤其限制姜维的北伐规模。
但同时,费祎的地位、影响力,不要说与当年诸葛亮不可同日而语,就跟当初的蒋琬都差距明显。
尽管费祎一心想要做丞相,甚至不惜在“望气者言”的影响下北屯汉寿,但他始终无法“再进一步”,甚至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年,才获得开府的权力。
费祎任内,董允、陈祗等人在(Z-Z)上也同时受到重用,姜维在军事上的影响力也随着几次北伐的进行而逐渐提高。
总之,费祎时期,无论是名义上还是事实上,蜀汉朝堂已不再有强臣摄政了。
当然,当时蜀汉重臣的影响力仍然很大,足以限制刘禅。
比如,侍中董允,仍然能以近乎长者的语气劝谏刘禅,并压制刘禅宠幸的黄皓,使黄皓始终不能参与朝政。
此时,重臣不能“大权独揽”,但天子受到重臣的影响也不能肆意妄为,彼此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皇权独揽
费祎去世后,姜维督内外军事,也是唯一一位“录尚书事”的重臣。
然而,姜维的实际权力比之费祎,又更下一层了。
姜维是魏国降将,又常年在外作战,在朝中没有人脉、根基。
因此,姜维的“录尚书事”形同虚设,其在朝的权力反不如陈祗。
陈祗个人威望、实力又远不如蒋琬、费祎,因此,他对内联合黄皓,对外支持姜维,通过获得各方面支持,维系地位。
黄皓由此参与政事,并一步步掌握朝政。
由此,姜维在军队的权力也受到了极大限制!
段谷之役时,姜维约汉中都督胡济,分路进攻。胡济失期不至,姜维大败。
失期不至,军法当斩!
然而,战后,姜维降级,胡济却被提拔为右骠骑将军!
显然,姜维这个都督内外军事,“录尚书事”的大将军,连基本的军事执法权都没有!
到蜀汉后期,尚书令们实际上被架空,没有实际权力,黄皓弄权,而姜维也屡屡受到弹劾,自身难保。
此后的事情,表明了当时蜀汉“谁说了算”。
黄皓与诸葛瞻等文臣联合,企图让阎宇取代姜维,刘禅驳回。
随即,姜维又直谏后主:杀黄皓!
刘禅一言挑明:黄皓不过是帮我跑腿的,何必为难他?
姜维是聪明人,听完这话,不再多嘴,直接远避沓中了。
由此可见:刘禅已经牢牢掌控了一切局势!一切都是他说了算!
有掌权之能,无治国之才
刘禅有夺回权力,掌握权力的本事,却到底还是缺乏治国的能力。
以黄皓为武器,刘禅压制了群臣,掌握了朝政。
然而,缺乏贤臣辅政,“朝无正言,民有菜色”,蜀汉的治理逐渐走向失败!
最后,蜀汉的灭亡,也正是源自刘禅的大权独揽。
魏国发起灭蜀之战前,姜维已经察觉不对,建议:廖化进驻阴平桥头,控制姜维军与汉中的通道;张翼进驻阳安关,巩固汉中防御!
然而,在黄皓的建议下,刘禅没有做出相关部署。
结果,钟会进军汉中时,攻汉、乐两城不下,正是因为阳安关守将出了问题,钟会才夺取汉中。
其后,邓艾偷渡阴平,蜀汉群臣商议时,又是刘禅“乾纲独断”,采纳谯周的意见,投降!
到最后,刘禅还是只能去做安乐公了。
在权力控制方面,刘禅是一把好手。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在基本维持稳定的情况下,一步步夺回了权力,其中确有过人之处。
然而,刘禅也确实没有治国的才能。
在他夺回权力后,蜀汉的执政水平与贤臣辅政时期差距明显,并最终亡国。
刘禅是不是庸主?尚可一论。
然而,刘禅,绝不是笨人。
以上www.lingla.com带来的诸葛亮为什么不废掉刘禅以及刘禅昏庸为什么没人篡位的详细内容了,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