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是孙权和谁的(Z-Z) 夷陵之战前孙权求和了吗(3)
导读:夷陵之战是孙权和谁的战争,因此,除了沙摩柯率万余人响应刘备外,荆州没有出现大的变动。 同时,曹丕虽有南下之心,但也在等待孙刘两败俱伤,你刘备不大打,曹丕也不南下,
夷陵之战是孙权和谁的战争
因此,除了沙摩柯率万余人响应刘备外,荆州没有出现大的变动。
同时,曹丕虽有南下之心,但也在等待孙刘两败俱伤,你刘备不大打,曹丕也不南下,只是利用刘备的压力,试图迫使孙权遣子为质。
最终,等了5个月的刘备不能再等,只得东进。
结果,连营数百里,进退不能的人,成了刘备自己!
事情也没有朝着曹丕设想的方向发展。
原本,他期待吴蜀两败俱伤,他坐收渔翁之利。
然而,夷陵之战,陆逊火烧连营,以很小的代价击败了刘备。
随即,元气未伤的东吴又击败了曹丕的三道伐吴,曹丕计划破产!
先击败刘备,再击败曹丕,孙权看起来“火”了一把。
然而,他也失算了!
魏吴蜀,总体上是两弱抗一强的格局。
孙权让吕蒙“白衣渡江”前,孙刘已经由联合“抗”曹,发展成了联合“伐曹”。当时的曹操在汉中、荆州战场连连失利,在徐州、淮南等地的力量也被迫削弱,孙刘获得了唯一一次可能击败曹操集团的机会。
然而,夷陵之战后,蜀元气大伤,吴蜀虽然后来复合,但机遇已经错过了!
此后,诸葛亮、姜维、孙权、诸葛恪多次北伐,虽然热热闹闹,但已经难以再回到当初“威震华夏”的时刻了!
三雄全部失算。
三国的历史,继续!
孙权、刘备,都是成熟的(Z-Z)家。
他们既要互相联合,以维系“两弱抗一强”的局面,但又需要解决彼此之间的争端。
因此,在处理彼此之间争端时,力求最小代价是其主要原则。
孙权占了好处后求和,希望以最小代价巩固其“白衣渡江”的成果。
刘备拒绝这种求和,期望利用各种压力,迫使孙权让出南郡等地,以最小代价恢复土地。
高手对决,任何一方都不能完全掌握形势,这是正常的事情。
后人静静欣赏前人博弈就好,不必替古人惋惜,更不该嘲讽。
以上『领啦网』www.lingla.com介绍的夷陵之战前孙权求和了吗及其夷陵之战是孙权和谁的(Z-Z)的详细介绍,您了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