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不派姜维去守街亭 三国中马谡在街亭败给了谁
诸葛亮为什么不派姜维去守街亭
一篇很详细的介绍是关于三国中马谡在街亭败给了谁和诸葛亮为什么不派姜维去守街亭的生活小知识,一起跟随小编看看具体内容吧!
街亭之战中,诸葛亮用马谡为将,一是不无私心,二是低估了作战难度。
街亭之战的选将面
题中所询问的赵云、姜维,实际上当时不可能被委去守街亭。
赵云与邓芝一起,走箕谷道,发起佯攻,吸引曹真的注意力。
因此,想要调赵云来指挥街亭之战,诸葛亮还缺一架直升飞机。
姜维则是还没有过“试用期”。
姜维刚刚降蜀,而且,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降蜀的。
这种情况下,诸葛亮是不可能放心把军队交给姜维,让他去守街亭的。
而且,后来,姜维是在经过诸葛亮一段时间的考察后,才逐渐委以带兵之权的。街亭之战时,诸葛亮对姜维的才能还缺乏足够了解。
当然,当时蜀军中,有许多宿将可选。
当时,军中都认为宿将魏延、吴懿应当被派去守街亭,只是诸葛亮不听,“违众拔谡”,非要派马谡去。(《三国志.马谡传》)
除此之外,在汉中之战、夷陵之战中得到过锻炼的吴班、陈式、高翔等人,虽然名望不如魏延、吴懿,但其实战经验是胜过马谡许多的。
相比之下,马谡则基本上没有实战经验。
此前,马谡担任的是成都县令、越嶲太守之类的职务,刘备时期的(Z-Z)他基本上没有参加。诸葛亮征南中时,马谡只是在送诸葛亮时提出了“攻心为上”的策略,但实际上也没有参与南中之战!
如此多的经验丰富的将才可选,诸葛亮为何非要选择没有什么经验的马谡呢?
关键不是“不用谁”
许多朋友聚焦于“为什么不用谁”,并列举了许多“为什么不用谁”的理由。
其实,并不存在“不用谁”的问题。
上述诸将,除了赵云很快去世外,其他将领后来都得到了重用。
北伐中,魏延每次都为前部。
抗击曹真发蜀作战时,魏延、吴懿率军防守反击,深入敌后,击败郭淮等人,立下大功。
第三次北伐时,陈式率军收复武都、阴平。
第四次北伐时,魏延、吴懿、高翔、陈式一起,在卤城大败司马懿。
除了不让魏延另率一军“异道会于关中”外,诸葛亮对包括魏延在内的这些将领都是大力使用的。
所以,“不用谁”不是问题,非要“用谁”才是问题。
私心
诸葛亮用马谡,很难说没有私心。
早在荆州时期,诸葛亮与马良、马谡的关系就很好。
一起效力刘备后,在给诸葛亮的信中,马良称诸葛亮为“尊兄”。
刘备军不是水泊梁山,关系再好,如果没有经过仪式认可或实际亲戚关系,你不能随口叫人家(尤其领导)“兄弟”。
所以,如裴松之所言,诸葛亮与马良,或者是亲戚关系,或者是有正式仪式确立的兄弟关系。
马谡则与诸葛亮“情同父子”(一下子兄弟,一下子父子,关系有点乱。没办法,史书就这么记载的),每次见面,都要从早聊到晚。
或许正是认识到诸葛亮和马谡的关系,刘备临终前才会在交代一堆大事之余,特意提醒诸葛亮不可用马谡。(马谡当时只是成都县令、越嶲太守之类的职务,原本不值得皇帝在弥留之际特意交代)
诸葛亮虽然以“无私”著称,但毕竟也是人,想要特意栽培、关照自己的至友也是人之常情。
而且,马谡后来做了诸葛亮的参军,表现出在军事上的一些才能,也不是没有栽培的潜质。
所以,诸葛亮特意要用马谡,不谓无私。
当然,诸葛亮用马谡去守街亭,则主要是由于自己对战局的判断出现了失误。
诸葛亮对街亭之战难度的估计失误
诸葛亮后来反思: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反为贼所破者···(《三国志.诸葛亮传》引《汉晋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