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取得什么战果 诸葛亮北伐真的正确吗(2)
诸葛亮北伐取得什么战果
结果,诸葛亮指挥魏延、高翔、吴班分头夹击,大胜,“获甲首三千级”,司马懿退军。
后来,负责后勤的李严表示粮草难继,诸葛亮被迫退军。(后来李严在后主面前又说粮草还很多,奈何退军?可见,导致诸葛亮退军的不是军事原因,而是内斗矛盾)
退军中,诸葛亮设伏杀了魏军名将张郃。
此次北伐,蜀军先是打破费曜、郭淮,后又在卤城大败司马懿,最后又在退却中杀了魏名将张郃,在战场上是占了不少便宜的。
虽然诸葛亮最后还是退军,未取土地,但是:小国的军队跑到大国的地盘,连续击败大国军队,斩将杀士,最后全师而还,即使不能称为全胜,但至少不是无功,更不是失败。
6:第五次北伐:遗憾。
234年,诸葛亮发起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北伐。
此次北伐,诸葛亮驻军五丈原,企图先占据渭水两岸,切断关陇要道,创造有利态势,寻歼司马懿军。
但是,郭淮识破诸葛亮企图,提前驻北原,击退蜀军,使蜀军占据渭水两岸以断关陇要道的计划受挫。
旋即,诸葛亮在五丈原屯田相持。
最后,诸葛亮去世,蜀军还师,诸葛亮北伐就此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北伐时,由于诸葛亮在五丈原屯田,相持100多天,没有出现粮食问题,甚至在蜀军退却后,司马懿军获得了大量粮食,并在后来中原大旱时分发百姓,赢得民心。
可见:此次北伐时,诸葛亮已经基本克服了困扰已久的粮运问题,具备了长时间持续北伐的条件。如果不是诸葛亮去世,战役走向仍难以预料。
战绩评价
诸葛亮数次北伐,连第一步“断关陇之臂,先取陇右”的计划都没有实现,就其目的来说,显然是失败的。
不过,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认为诸葛亮“空耗国力”、“一事无成”。
前两次北伐,确实基本没有战绩。所谓迁西县千余户、杀王双,都不是近十万规模军事行动应该拿出来讲的战果。
不过,后几次北伐,战绩是不错的。
第三次北伐时,诸葛亮收复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武都、阴平二郡。
曹操时期,曾经迁走了5万落武都氐,但只是担心刘备、马超联络武都氐进攻关中,并不意味着对武都的放弃,正如曹操也迁空淮南民,但不意味着放弃淮南一样。
自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尽管三国之间相互征伐,但彼此疆域稳定,郡一级的地盘易手基本没有发生过。
可以说,这是整个三国时期(从各自称帝算起),唯一一次比较大的疆域变动。
第四次北伐时,诸葛亮连续击败魏军,并射杀了名将张郃。
卤城之战,是魏蜀两军主力的唯一一次正面野战(其余多是相持),蜀军战而胜之,其意义不应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