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为什么那么快灭亡 南明主要军事力量为什么打不过清军
南明为什么那么快灭亡
[领啦网]网为你介绍南明主要军事力量为什么打不过清军和南明为什么那么快灭亡的话题,接下来带大家一起了解。
1644年五月初二,清军进入北京的同一天,江南的明朝官僚拥立福王朱由崧监国。不久,朱由崧即皇帝位,也就是弘光帝。
弘光朝廷占据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地区,拥有强大的兵力。
当时,总兵左良玉在武汉的兵力约30万,号称百万;刘泽清、刘良佐、高杰、黄得功的四镇兵力约3、40万;已经接受弘光册封的郑志龙拥兵20余万。此外,河北、山东、河南、四川等地的明朝残余势力及武装,有的也编入南明军队系统。
可以说,弘光政权的总兵力,不下百万。
而当时的大清呢?入关之初,满、蒙、汉八旗兵大约为20万左右,既要对付南明政权,还要进攻大顺、大西的农民军。
两相对比之下,南明即便不能恢复中原,如东晋、南宋一般划江而治还是绰绰有余的。
然而,很短的时间内,南明政权即灰飞烟灭!
这是怎么回事呢?
良好的基础与不称职的领头人
南明立国的基础是非常好的,比东晋、南宋都要好很多。
南京,原为大明都城,朱棣(Q-D)到北京后,仍然实行“两京制”,南京依然保存了一套完整的中央机构。
清军入关之初,“剃发”、“圈地”等政策不得人心,使大批明士大夫南奔,寄希望于在南方。
可以说,南明的立国基础比东晋、南宋都要好得多。
可是,基础再好,也得有合格、明确的领头人。
建立东晋的司马睿,西晋时是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西晋灭亡前已经南渡建康,笼络江东士族。
建立南宋的赵构,北宋灭亡前更是曾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一说河北兵马大元帅)。
说他们是真正的“中兴之主”或许不合适(刘秀那样的才算是真正的“中兴之主”),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拥有丰富的军事、(Z-Z)经验,拥有相当的个人威望和比较强的“基本盘”。
而南明的皇帝们,就差得远了。
明朝的藩王们,即便想参与军政事务也会被严格限制,除了养尊处优,几乎无事可干。
所以,南明各个小朝廷的帝、王,虽然个人素质各有差异,但全部缺乏实际军事、(Z-Z)经验,也缺乏“基本盘”,全部都是被实力派人物所拥立的。
比如这位被拥立为帝的朱由崧,自打生下来就跟着痴肥的老福王享福,除了吃喝玩乐,别的是真不会。
基础好,但是没有强有力的领导人。
所以,好得不得了的基础,也就成了各派(Z-Z)人物“八仙过海”的舞台。
兵马虽多,但靠得住得少
南明看起来还拥有百万大军,但其实这些军队大多早已经证明:都是靠不住的。
左良玉,早在镇压李自成时就开始跋扈,畏惧、避开李自成,连崇祯都使唤不动了。
高杰、刘良佐,原本就是李自成的“贼军”中过来的。
郑芝龙,也原本就是海盗过来的。
刘泽清倒是“根正”,但也早已跋扈。京师陷落前,崇祯诏他勤王,他虚晃一枪,跑了。
可以说,这些拥兵大将,大多都是反复无常,并没有岳飞、韩世忠们的忠诚。
清军南下前,有人问刘泽清对策。
刘泽清答:清军来了,我自取江南一郡割据。
对他们来说,所谓的对策,指的是保全自己实力的对策。保卫南明?没空考虑!
乱成一锅走的朝廷
由于任何王爷都没有个人威望、实力基础、军政能力,因此,谁来当皇帝,当了皇帝后干什么,完全由各个实力派人物说了算。
因此,从立帝开始,各类大事无不是各派博弈的结果。
在马士英等人成功排挤史可法后,各派都清楚:所有的旨意都只是马士英的意见罢了,根本不具备权威性!
黄得功,已经算是最为忠诚的将领了。他最后是为护主而死的。
即便如此,黄得功每次得到诏书书,都当着使者的面破口大骂,并当面撕掉诏书!
黄得功尚且如此,其他人就更是如此了。
因此,各镇将领彼此之间相互攻杀,各镇上下级之间也相互谋害,乱成一锅粥。
后来,因为“太子案”,武昌左良玉居然放弃武昌,打出“清君侧”的旗号,东下讨伐!
而马士英的态度却非常明确:宁可君臣皆死于清,不可死于良玉之手!
这种情况下,谈论防御体系是奢侈的。
毫无作用的“防御体系”
南明的防御体系,原本是按照史可法的构想设置的。
然而,还没等清军打,这个体系自己就崩溃了。
首先是高杰被杀。
高杰,是江北四镇中兵力最强者,结果在内乱中被诱杀。
这还不算,其他各镇将领都想要瓜分高杰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