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经验 > 历史典故 >

戚继光抗倭鸳鸯阵法 戚继光抗倭的鸳鸯阵长什么样图

作者:李青青 更新:2024-03-12 05:08:20 来源:领啦网
导读:戚继光抗倭鸳鸯阵法,相对于大多数人戚继光抗倭的鸳鸯阵长什么样图和戚继光抗倭鸳鸯阵法的生活小知识,相关内容具体如下: 倭寇的战斗力极强。 明军在其面前一度不堪一击,屡屡在掌握

戚继光抗倭鸳鸯阵法

相对于大多数人戚继光抗倭的鸳鸯阵长什么样图和戚继光抗倭鸳鸯阵法的生活小知识,相关内容具体如下:

倭寇的战斗力极强。

明军在其面前一度不堪一击,屡屡在掌握绝对优势的兵力的情况下被其大败。

1555年,67名倭寇就从浙江一路杀到大明留都南京,“经行数千里”,杀戮及杀伤4、5000人。杀大明一御史,一县丞,二指挥,二把总。横行八十多天才被剿灭。

不过,戚继光却堪称倭寇克星。

戚继光与倭寇大小百余战,无不全胜。

戚家军在浙江、福建,歼倭寇数万,且损失极小。(损失最大的林墩战斗,也只阵亡69人)

接近“零伤亡”的战绩,在今天高科技(Z-Z)中不足为奇,但在冷兵器时代,却堪称奇迹。

戚继光是如何做到的呢?

"杀人三千,我不损一,则称比之术也“。——《练兵实纪.军器解》

戚继光在组建军队、操练军队时,就以追求”零伤亡“的高标准要求自己。

因此,他磨砺了以”鸳鸯阵“为代表的战法,完全克制了倭寇,创造了接近“零伤亡”的奇迹。

倭寇“屠戮”明军的专门战法

要找到克制倭寇的办法,自然要先了解倭寇的特点。

倭寇在与明军作战时,能取得近乎(T-S)一般的战果,在于他们给明军“定制”了战法,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抓住了明军的软肋。

倭寇的总体装备水平,与明军差不多,主要是长枪、倭弓、倭刀。

在日本国内的大规模(Z-Z)中,长枪是最主要的兵器。

戚继光抗倭鸳鸯阵法

丰臣秀吉手下的猛将被称为“贱岳七本枪”,德川家康手下号称日本张飞的本多忠胜以“蜻蜓切”(长枪)闻名。

在日本国内的大规模交战中,长枪互刺,也是步兵近战最主要的方式。

不过,在与明军交战时,倭刀成了倭寇取胜的法宝。

胡宗宪的《筹海图编》记载了倭寇的常用战法。

1、每战前,必派出1、2个人在阵前晃荡,引诱明军开枪射箭。

2、待明军矢石火炮“空竭”,倭寇摆开“蝴蝶阵”来战。

3、倭寇一人挥扇,众人一起舞刀向空中,做势劈砍。明军举枪向上时,倭寇迅速从下砍来,杀伤明军。(以武艺优势突破明军长枪,杀入阵内)

4、杀入阵内后,倭寇“四分五裂”(小组战斗),分割明军。

5、激战正酣时,倭寇必四面伏起,突击明军阵后,使明军崩溃。(以专门的奇兵迂回)

倭寇对明军的这种战法,在日本国内(Z-Z)中的常见战法是迥然不同的。

可以说,倭寇是给明军“定制”了一套战法,扬长避短,故能“吃定”明军。

“吃定”明军

倭寇的战法,克制了明军的优势,抓住了明军的软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长处。

1、抓住明军训练不足的弱点,设法化解明军火力优势。

当时的倭寇,也装备了少量的火器,但数量不多,用得也不熟练。

相比之下,明军的远程火力优势是比较明显的。

早在朱元璋时,”凡军一百户铳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枪四十“。火器持有率10%,另有30%弓箭,远程火力比重近半。

戚继光抗倭鸳鸯阵法

而在成化年间,一队五十人,“弓箭手三十”,60%为弓箭手。

即便明军射击水准不行,但人数多,火力密度摆在那里,倭寇如果对射,无异于自(S)。

因此,倭寇派出少许敏捷人士,在阵前远处诱使明军浪费火力。

一见敌人,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施炮射箭,甚至不顾及射程,这是训练不足、军纪垃圾部队的常态。

据甲午(Z-Z)时期日军士兵回忆,甲午(Z-Z)时,日军也用这种方法来耗费清军弹药。

看来,日本人这一套是玩出经验来了。

2、充分发挥倭刀的优势,使明军仅有的近战能力无法发挥。

倭刀,是倭人在装备上不多,甚至是仅有的优势。

倭刀长五尺,加上柄长一尺五寸,总长六尺五寸,锋利无比,且太刀为双手使用,势大力沉。

明军以长枪刺之,倭寇以刀击枪,“十数枪齐折”。

一交手,两兵一交,自己的兵器断了···不要说当事人,就是在屏幕前看电视都能感觉到一丝绝望。

倭武士从小练习刀法,其训练程度自然远远高于明军军户,因此,倭寇作势向下劈砍,明军仓皇防御,步伐灵便的倭寇顺势调整为由下劈砍。

值得注意的是:倭寇用此法,是在一人挥扇后,“众皆舞刀而起”,是标准化动作,而并非个人临场发挥。

明军知道“倭法”,但就是防不住,只能说是技不如人了。

3、以小组作战,克制明军兵力优势。

明军兵力往往远大于倭寇。

可是,明军最小的战术单元“队”却有五十人。

这要是在平原结阵抗击骑兵冲击或许很合适,但在水网纵横,地形狭窄的浙江、福建沿海就笨重无比了。

倭寇“四分五裂”,以小作战单元插入明军队中,完成对明军的分割,明军的基本战术单元被打乱,任何战术通通无法发挥了,胆小的要崩溃,胆大的也只能人自为战。

4、以“伏兵”出明军阵后,引发明军总崩溃。

尽管已经瓦解了明军的“队”,但明军毕竟兵力多。

如果不能在更大范围瓦解明军,明军后援不断投入,陷入消耗战,那对倭寇一点好处都没有。

因此,倭寇组织了“伏兵”、“奇兵”,找准时机,迂回明军薄弱环节,引发明军总崩溃。

倭人以针对性战术,充分发挥个人武艺和倭刀的优势,“吃定”明军,使本就士气低落、训练不足的明军有力使不上,不断崩溃。

后人都以此讥讽明军军户的无能。

其实,对普通士兵而言,即或有血性,在被对手限制后,恐怕也无能为力了。

只有找到限制倭寇的办法,才能真正打击倭寇。

戚继光办法1:以兵器配合,化解对倭刀的恐惧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如果对倭刀没有办法,每次一交手,兵器被人砍断,手无寸铁,谈论任何战术都是扯淡。

只有找到化解倭刀威胁,士兵才能“立稳脚”,才可能施展技术、战术。

因此,明军的有识之士很早就开始寻找以兵器配合压制其个人武艺的办法。

唐顺之就曾提出“鸳鸯阵”的雏形(鸳鸯阵并非戚继光“原创”),即:五人为伍,伍长在前执长牌,身后为狼筅二名,狼筅后为长枪二名。

戚继光抗倭鸳鸯阵法

戚继光继承和发展了唐顺之的阵法,但保留了以长牌、狼筅为“不可胜”的基本装备。

长牌防御面积大,倭寇上攻也好下攻也好,都难以逾越。

狼筅长一丈五六尺,加上枝垭,直径大约二尺,既能阻止敌人靠近,又不妨碍己方长枪刺杀。

倭刀虽锋利,但砍在枝垭上锐力被化解,无需分心格挡防守的明军可以专心刺杀。

以长牌、狼筅,倭寇根本近不得身,难以施展其刀法,明军能够站稳脚跟,给敌打击。

戚继光办法2:以兵器分工,使倭寇个人武艺的优势无法施展。

要让明军整体的个人武艺迅速超过倭寇,是不现实的。

不过,通过分工,“人尽其才”,明军的战斗力是可以胜过倭寇的。

戚继光的“鸳鸯阵”,通过分工配合,“因其材力而授习不同”的武器,降低了格斗难度。